广州新版城市功能布局及发展战略首次提交审议,未来将创新发展两大新城区——
南沙滨海新城 东部山水新城
未来,广州将在“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的格局下,全面实施“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昨日,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1 15”系列政策文件提交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审议稿首次详细明确广州各大区域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如两大新城区中,南沙滨海新城将建成粤港澳优质生活圈,东部山水新城则拟建成宜居新城区,成为都会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主要承载区。
《关于加强规划引领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审议稿中指出,在城市功能布局上,未来广州要“优化提升一个都会区,创新发展两个新城区,扩容提质三个副中心”。审议稿中,还首次将全市各个功能区的具体范围予以公布。
花都副中心:
打造航空铁路国际枢纽
重点打造航空铁路一体化的国际综合门户枢纽、面向国际的高端服务功能发展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宜居生态城乡等功能。2015年拥有三级甲等医院1所、优质中小学52所、区级以上体育设施4处、商业综合体30处。
范围:包括花都区及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北的地区,东至白云区行政边界,南至北二环高速公路,西、北至花都区行政边界,总面积约1340.5平方公里。
从化副中心:
建设世界温泉名城
以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生态健康城为目标,建设世界温泉名城,打造高端生态旅游区、绿色低碳示范区和美丽城乡融合区,重点发展温泉养生、休闲度假、赛马竞技、文化创意和休闲农业等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2015年拥有三级甲等医院1所、优质中小学31所、区级以上体育设施5处、商业综合体9处。
范围:从化市域范围,总面积约1974.5平方公里。
增城副中心:
发展中小企业总部基地
南部依托东部交通枢纽,重点发展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推进新塘地区的更新改造,发展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度会展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中部依托挂绿湖,重点发展低密度生态型总部经济、会议会展和教育培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北部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限制工业开发。
2015年拥有三级甲等医院1所、优质中小学32所、区级以上体育设施5处、商业综合体15处。
范围:包括增城市域除中新镇和朱村街道以外的范围,总面积约1405平方公里。
都会区:
严限批发市场等低效用地
《意见》指出,都会区将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建设,优化布局高端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现代商贸、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商务与科技信息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
同时,都会区要严格限制大型仓储物流、传统批发市场等各类低效用地项目,禁止各类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项目发展,提升用地效益和环境品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鼓励引导中心城区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各类优质资源向都会区外围、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覆盖延伸。
旧城区则按照“双增双减”的要求——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减少居住人口和规划建筑总量。
《意见》还对番禺城区的发展详细“指路”:番禺城区着力强化都会功能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引领,强化时尚创意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重点发展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番禺大道商旅休闲带等。
范围:北起北二环高速公路,南至沙湾水道,东起增城市行政边界,西至广州市界,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的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萝岗区的南部地区(开发区东区、西区)和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北地区,总面积约1231平方公里。
南沙滨海新城:
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南沙以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临港产业配套等功能,培育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高地,完善城市生活配套、打造服务内地、链接港澳的商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和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2015年拥有三级甲等医院3所、优质中小学29所、区级以上体育设施2处、商业综合体新城14处。
范围:包括南沙区和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南地区,总面积约803平方公里。
东部山水新城:
人口疏解主要承载区
东部山水新城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为契机,围绕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和广州东部新城区的目标,强化研发、生产、创意、影视、运动、旅游、娱乐、商务和教育等九大核心功能。
它将依托东部山水自然形态,高标准规划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城区,加快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的综合城区提升发展,成为都会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的主要承载区、广州辐射带动珠三角东岸乃至粤东地区的重要一级。
2015年拥有三级甲等医院1所、优质中小学23所、区级以上体育设施2处、商业综合体6处。
范围:包括萝岗区的北部地区(除开发区东区、西区)和增城市的中新镇和朱村街道,总面积约680平方公里。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