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并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新部署。昨日,十八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谈广东教育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创强争先建高地。罗伟其还就教育投入、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异地高考、素质教育等热点问题一一作答。
关于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罗伟其透露,广东“异地高考”方案已经基本成型,目前正按国务院要求积极推进,进一步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和论证,“我们一定会在国家要求的截止时间前出台。”
谈教育提质扩容
率先制定引进国外知名大学来粤办学政策
在十八大报告中,教育被列为民生之本,报告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广东教育如何贯彻落实?罗伟其表示,接下来广东发展教育的两个关键词就是“提质、扩容”,满足更多人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
他介绍,“十一五”期间,广东提前一年就实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经超过90%,但高等教育还有很大短板。目前,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8%左右,而江浙等教育发达地区已达到40%,按照《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广东要在2020年普及高等教育。
罗伟其透露,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广东计划在2020年之前引进3—5所国际知名大学来粤办学。目前,省政府正制定相关政策,力图通过积极政策和行政要求支持合作办学。“据我所知,这个政策是全国首创的,目前正在各厅局会签。”
但他也表示,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与引进国外企业完全是两码事,难度完全不同。国际知名大学一般都是全球招生,本身国际化水平都很高,所以异地办学一般都很慎重。目前有几所大学正在与我省接洽中。
谈异地高考
异地高考方案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最大难度是随迁子女数量非常大,呼吁对全国招生计划进行调整优化
今年9月,教育部等部门下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省市一定要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计划指标投放不均,异地高考将使北京、上海、广东等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考生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作为外来工子女入学矛盾最突出的省市,这些地方的方案何时出台也备受关注。
“广东正按国务院要求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升学方案,目前方案已基本成型。”罗伟其介绍,广东版“异地高考”方案还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省教育厅今天就将请各地市教育局局长进行开会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据了解,教育部要求各省市要在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对此罗伟其表示,广东一定会按时出台。
“我们不光要出台异地高考方案,还要出台异地中考方案。”罗伟其透露,国务院的要求是,要解决外来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问题,因此广东要综合考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升高中和考大学的问题。
不过,罗伟其坦承,广东要解决随迁子女升学问题难度非常大。“最大的难度是随迁子女数量非常大,去年在广东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工子女有338万人,占全国1/3,这比全国10个省份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人数总和还多。不仅如此,增长幅度也很快,最近5年每年平均约增长25万人左右。”
罗伟其表示,虽然国家最近几年不断给予广东倾斜照顾政策,但每年安排给广东的本科招生计划,尤其一本招生计划,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占考生数的比例也是低的,“这无法满足需求,造成广东高考录取本科竞争压力非常大。”为此,他呼吁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对全国的招生计划进行调整优化。
此外,他还表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教育用地极为紧张,这给扩容学位带来很大的难度。他进一步呼吁,要解决随迁子女在广东的升学问题,应考虑教育用地计划单列。
谈生均经费
省属高校生均综合拨款增1000多元
广东高校一直呼吁,省属高校生均综合拨款额低于国家水平,亟待提高。据了解,2010年底,财政部、教育部为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原则上要求2012年各地地方生均拨款水平不含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经费不得低于12000元。
“广东的生均经费曾经是比较高的,最近几年国家财政增加对教育的支出后,广东开始落后了。”罗伟其介绍,生均综合拨款,包括高校生均定额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几项。“我们算过,广东省属高校比国家标准大约低了2000多元。”
他透露,就在上周,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刚刚决定,省属高校每生拨款增加1000多元,按照生均综合拨款折算,已经达到9000多元,接近1万元,“现在全省省属高校已经基本达到国家水平,今后还会逐年提高。”
谈冯邵一退学事件
离因材施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久前,经本报独家报道,名叫冯邵一的珠海10岁男孩所写的一篇《退学申请书》在网络上暴红。他在申请书中提到,“我申请退学,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这无聊的考试中”等内容,希望以此引起社会对于教育体制问题的重视。
针对这一事件,罗伟其表示,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有教无类,但离因材施教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和关注还有待加强。”
罗伟其坦承,要实现因材施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全国范围内师资队伍的扩大。“很难想像,一个老师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还要同时兼顾班上的数十名学生。”他表示,目前国内教学中的师生比例普遍在1:18到1:21的范围,与发达国家的1:7左右还有相当大差距。
罗伟其还表示,任何一名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对年轻一代健全的教育应该是‘三位一体’的,三者缺一不可”。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