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收入倍增”、“小康生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作为改革前沿与发展先行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好、起点高,总体实现程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然有条件先于全国实现这一目标。
而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广东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水平已经达到93.4%,居全国领先地位,更为广东增添了信心。
行百里者半九十。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尚存在四个方面的指标短板。专家表示,广东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将之统一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上。
率先奔康底气从何而来?
2011年广东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水平达93.4%,仅次于北京、天津、上海,有望在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979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有对全面小康的阐述。
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介绍,2002年,面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大的现状,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而刚刚闭幕的十八大,则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可以说,从现在开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决定性的阶段”。而广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追求也从未间断。
2003年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后,广东于次年提出《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2007年国家统计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后,广东又首次对全面小康进行了测算,提出广东有条件先于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而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广东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水平已经达到93.4%,仅次于北京、天津、上海,有望在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今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下发了一份对省委书记汪洋所作的报告的说明,其中更表示根据近年来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预计在2012年—2017年5年间,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将稳步提高,在2017年末达到97%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实现程度超过97%即可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也就是说,广东有望在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短板指标集中在四方面
主要包括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够高、文化产业尚未充分培育起来、资源环境问题仍较突出,保护耕地任务较重四个方面
客观来看,广东小康社会建设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从统计数据来看,在23项监测指标中,广东短板指标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自主创新投入不足,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实现程度只有78.6%。我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还不够普及,2011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4156个,仅占全省工业总数的10.9%;有R&D研究机构的企业3289个,仅占工业总数的8.6%,还不到十分之一。这显然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增强新形势下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其次是社会保障水平不够高,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的实现程度只有82.9%。2011年,广东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7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由于农村养老保险涉及面宽、人数多,需要大量的资金,财政压力很大。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要在未来几年提高到90%的目标值,难度不小。
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还表示,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是广东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但广东的文化产业也尚未充分培育起来,统计显示,2011年,广东文化教育领域的小康实现程度为86.8%,主要原因是有两项指标偏低。一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比重偏低,2011年为10.71%,实现程度仅为66.9%,是目前广东小康社会监测23项指标中唯一低于70%的指标。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实现程度为88.0%。
此外,资源环境问题仍较突出,保护耕地任务比较重,耕地面积指数的实现程度只有75.7%。2000年以来,广东耕地面积基本呈下降态势,近年保持比较稳定。耕地面积指数以2000年的耕地面积作为基期,耕地面积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增加,才能达到目标值,否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
最艰巨最繁重任务在农村
难点和关键点都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贫困的山区,要突破难点,一方面是搞“双到”扶贫,另一方面是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针对以上四大短板,幸晓维强调,广东应该着力从四个方面抓起。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严格能耗物耗准入门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环境。
如果抛开监测指标,广东奔康之路应该怎么走,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但幸晓维还特别强调,从广东的省情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和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鲁云也表示,广东的难点和关键点都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贫困的山区,“我们要突破难点,一方面是搞“双到”扶贫,另一方面是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外,现在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就是行政改革试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省社科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郑奋明
广东应为中国全面
建成小康作示范
专家点评
广东属于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也是全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实现现代化的各项条件较为优越。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认为广东完全有条件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探索、带头和示范作用。
而根据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人均GDP超过三千美元时期属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社会呈现价值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社会进入急剧变动的阶段。因此,需要处理好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防止因矛盾的激化导致现代化进程的断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未来广东经济要实现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使经济与政治保持适应和协调,防止因为政治经济不协调,出现现代化进程的中断。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势必会触及原有的利益格局,这也需要上层加大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在经济方面要打破经济垄断,按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如果我们顺利实现了市场经济的完善,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消除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小康社会的建设就会顺利进行。
来源: 南方日报网络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