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2011年"幸福指数"出炉 深圳韶关分别最幸福


时间:2013-02-08





  羊城晚报讯 衡量幸福,除了看GDP,还要看各方面民生改善。继去年首次发布全省各市“建设幸福广东指数”后,6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了2011年全省建设幸福广东指数情况。其中,珠三角地区综合指数深圳位列第一,惠州、广州位列第二、第三;粤东西北地区韶关位列第一,云浮、阳江位列第二、第三。

  据介绍,广东在2011年率先在全国出台了省级幸福指标体系,内容涉及就业和收入、教育和文化、社会服务、人居环境等10个重点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使衡量幸福不仅看GDP,更要体现“以人为本”,这是第二次发布监测结果。

  数据显示,2010到2011年,建设幸福广东综合指数珠三角地区从80.89上升到81.90,提升1.01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从79.19上升到80.94,提升1.75个百分点。

  从综合指数看,珠三角地区深圳位列第一,惠州、广州位列第二、第三。其后分别是东莞、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其中,惠州、深圳综合指数升幅较大,在珠三角地区中的位次也由此分别上升5位和3位。

  粤东西北地区韶关位列第一,云浮、阳江位列第二、第三。其后分别是梅州、茂名、潮州、汕头、湛江、清远、揭阳、河源、汕尾。其中,茂名和韶关综合指数升幅较大,在粤东西北地区中的位次也由此分别上升7位和3位。

  省统计局也指出,部分市暂时落后、部分指标发展缓慢甚至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如珠三角地区肇庆市综合指数排名居末,其六类一级指标低于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公用设施、社会服务、就业和收入较为明显,“短板”指标对综合指数负面影响较大,直接拉低幸福水平,应当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争取后来居上。

  支招

  补齐“短板”提升幸福水平

  通过对2011年“建设幸福广东指数”的分析,省统计局指出,当中也反映出建设幸福广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采取补齐“短板”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幸福水平。

  据介绍,从指标中反映的问题看,一是部分“短板”指标仍制约幸福水平。比如,在一级指标水平指数中,2011年珠三角地区社会服务、公用设施、医疗卫生和健康,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和文化、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属于“短板”指标。二是部分指标指数下降。比如,从水平指数看,珠三角地区消费和住房、医疗卫生和健康下降幅度较大。粤东西北地区消费和住房、人居环境、社会安全水平指数有所下降。

  省统计局提出了多方面建议。

  比如,要加大建设力度,补齐“短板”指标。珠三角地区的社会服务、公用设施、医疗卫生和健康,粤东西北地区的教育和文化、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亟须提高。

  要重视发展型消费。城镇和农村发展型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有所降低,建议各市政府因应发展性消费需求,增加教育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扩充医疗网点布置,让群众享有医疗保健服务。

  要全力稳定物价。在物价上升到3%以上时,应向困难群众发放补助。

  释疑

  广州为何由第一变第三?

  与2010年相比,2011年建设幸福广东指数中不少市的排位有较大变化。如2010年珠三角地区广州排第一,深圳排第四,而2011年深圳上升3位排第一,广州则排第三。粤东西北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对此,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这与当中一些统计口径按规定作了修订、两者不完全可比也有一定关系。

  据介绍,2012年各主管部门报送的2009年和2010年的部分数据按有关规定做了修订。比如,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查后广东省修订了各市常住人口数据。由此涉及2009-2010年14个人均指标,约占评价指标的三成。这些因素使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不完全可比。鉴于2010的指数及各市指数已公开使用,为保证公布数据的衔接一致,2011年的报告仍然采用已公布的2010年指数作为对比基数,观察2011年发展变化情况。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