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一个科研团队7年间,居然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记者近日从华农获悉,由该校副校长、兽医学院廖明教授领导的禽病学研究团队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完成的《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也是这个研究团队7年间第二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不仅在广东省内绝无仅有,在全国范围内也实属少见。历时30年攻关完成,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仅有的13项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的一项。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5年,禽病学研究团队曾凭借“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项目,摘得当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众所周知,动物病毒病防控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动物病毒病的暴发与流行不仅严重危害养殖业健康发展,且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濒危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和威胁。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重要动物病毒病的暴发和流行,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超过700亿元,严重威胁社会稳定、人类健康、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科学研究,往往是数十年磨一剑。《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联合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家单位,历时30年攻关完成。在重要动物病毒病的病原确认、溯源、跨种传播、感染与致病机制、流行规律、诊断试剂和疫苗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动物传染病防控技术、动物病毒病防控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华南农业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其中。
从国内领先到部分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廖明教授告诉笔者,这项研究成果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近十年来,在阻击禽流感,控制畜禽、特种经济动物疫病流行,以及保护熊猫、虎狮等濒危野生动物种质资源和汶川震后防疫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实现中国从养殖大国向养殖强国转变,提高民众健康与生活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累计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300多亿元人民币。
一个团队7年内两获国家最高奖,“秘密”何在?
这离不开厚重的学科积淀,更少不了团队的精诚合作和协同创新。据悉,华南农业大学禽病学研究团队由我国著名兽医学家和禽病学家邝荣禄教授组建,经过辛朝安教授等老一辈兽医科技工作者精心打造而不断发展壮大,构筑了全国著名的禽病学科研和教学基地,在水禽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禽病毒病的防控技术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华农禽病学研究团队依托学校“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有效推动了“重大家畜传染病和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分子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防控技术”、“畜禽微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些反过来又促进了学术梯队建设和试验研究平台建设,全面提高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部分研究方向已跻身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行列。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