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投入近15亿是否值得仍在争论,广州投数亿在老城区深挖地下隧道的环评公示又露面了。近日,广州提出要在越秀老城区投资7.7亿,建设一套长度约为3.1公里的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据称这一项目是“为了解决水浸街和水污染问题”。这种深埋地下30—40米的排水系统,管道直径达5米,每公里造价超过2.5亿元。
东濠涌深隧试验段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造价如此高的“深隧”是否非挖不可?昨日,东濠涌中北段综合整治工程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委员、广州地理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俊鸿约谈记者,发表对“深隧”项目建设的不同意见,“东濠涌深隧试验段项目请三思而行”!
能否解决排涝?存疑
东濠涌集白云山蒲涧等多条山涧溪流,历史上属广州首屈一指的洪患高发区。2010年6月东濠涌南段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排洪能力进一步提高,但暴雨积水问题仍未解决。
据政府部门称,东濠涌深隧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水浸街和水污染问题”。对此,陈俊鸿认为,出发点也许很好,但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待商榷。
建设深层隧道的主导功能是治涝还是截污?深层隧道是排涝管道还是截污管道?还是两者兼顾?据环评公告,似乎是打算两者兼顾。但据了解,深层隧道系统建设方案是一条主线和六条支线,平时分别完成各自河涌流域内的截污排污作用;遇到暴雨,如果某条支线的容量不够,将打开闸门,通过泵站控制,引导雨水污水排到主涌和其他支涌进行调蓄。“由于深层隧道对污水和雨水依然没有区分,这样一来污雨合流的各种弊病照旧无法彻底消除。而截污系统又必须按照排涝的标准设计,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也就难以避免。这样的投资效用并不合理。”陈俊鸿如是分析。
另外,解决排涝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陈俊鸿还指出,建设东濠涌深层隧道试验段工程,只涉及了集水网络中的主干通路,而很多地方的涝积发生在排水支网系统中。“即使是建设了东濠涌深层隧道,也不能全面解决在排水支网系统中发生的涝积问题”。
他举了一个美国芝加哥深隧的例子。芝加哥深隧是长175.3公里、容积8700万立方米的岩石隧道,其也无法彻底解决芝加哥的洪涝问题。2008年9月13日,芝加哥下了50年一遇的降雨,这场暴雨达169毫米,竟把芝加哥淹了,经济损失达2.5亿美元。广州深层隧道试验段工程长3.16公里、容积4.5万立方米,靠其来彻底解决洪涝问题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
能否解决污染?存疑
对于深隧项目的截污功能,陈俊鸿分析,即便建成,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依据之前的调研,在主干集水系统(河涌)实施雨污分流,平时污水可以拦截,雨天则初雨污染严重,雨后仍有污染残存。深层隧道工程建成后,在中小雨时可截留初雨污染雨水;但在极端暴雨条件下,其将作为雨水排涝通道———此时深层隧道工程原有被污染的雨水,依然被直排入珠江;此外,东濠涌下游仍然必须保留排涝通道的功能,那么试验段建成后,受污染的雨水也依旧会流入东濠涌下游河段。
对于深层隧道建设的环境风险,陈俊鸿也表示了担忧。“由于深层隧道将在地面下30-40米的深度建设,深度远大于地铁工程,地下施工及竣工后的维护要长期抽提地下水,对沿线的地下水位及建筑物地基稳定性评估会更难,必须进行深入公开论证”。
“基于以上疑问和常识的积累,我可以做出‘深层隧道工程极有可能投入产出率不成比例’的推论。”陈俊鸿说:
“相信建设方也没有太大信心,否则就不会将该工程命名为‘试验段’了。不过一试就是几亿元,还是慎重点好。”
所见略同
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平日:
要把河涌治理视作系统工程来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具备“前瞻性”的综合考虑。河涌治理关键在于水文治理,理顺水脉,问题就便于解决。我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我认为:建了深层隧道,依然会有内涝出现,因为深层隧道只解决排水主管的问题,而很多地方的内涝在排水支管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不建深层隧道,也有许多方法可以减少内涝的威胁。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党志:
东濠涌一期建立了一个地下“水清洁厂”,把水净化以后才放到河涌里面去,净化成本太高了,这种模式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由于深层隧道建于地面以下30-40米的深度,用于污水雨水提升的电力消耗很大,未来淤积堵塞清理难度也很大,长期运行和管理维护费用无疑更是大数目,而问题的关键是:其所产生的效益却不大!这事的确值得深思。
来源:羊城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