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年大发展”到“九年大跨越”,珠三角正以在调整优化中加快发展的姿态迎来发展新阶段。《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自2008年底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以来,在“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九年大跨越”总体目标中,“一年开好局”顺利完成,“四年大发展”胜利收官,“九年大跨越”开启新篇。
南方日报今起推出“珠三角优化提升开新局”报道,展现珠三角在实施纲要中“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未来九年的谋篇布局。
策划统筹
广州要“限外”,西边的佛山高度关注,“广佛候鸟”一族在网上踊跃发声,而这场多方博弈的结果,是官方表态称考虑设立广佛缓冲区。这个案例反过来,恰恰正是广佛同城化进程的生动写照。
经过4年的整合,过去珠三角最为人所诟病的产业同质化难题,正逐步得到缓解,珠三角产业也从分散布局逐步迈向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但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珠三角一体化绝不仅限于经济,最难得的是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强化了大珠三角意识。
有朝一日,当人们搭乘公共交通就可以便捷地在珠三角九市间穿梭,无论在哪个城市看病领社保都像在本地一样方便,身处珠三角便可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才是实现珠三角一体化的意义所在,而这本身正是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也是形成珠三角国际大都市群的关键。
打破障碍??
“大经济体”规划格局初步形成
打开珠三角9市版图,从天然地理联系看,呈现的是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组团。
自2009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珠三角各市现场会议开创性地提出建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的战略构想以来,三大经济圈逐步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深化合作领域,加大重大项目合作力度,努力打破阻碍资源优化配置的行政体制障碍,初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先发带后发,同上新台阶”的良好局面。
“各自为政”的行政桎梏被打破:三大经济圈各自建立起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分管市领导工作协调会议、部门协调会议等多个层级的协调机制。
“大经济体”规划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广佛肇出台了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及5个专项规划;深莞惠共同编制完成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交通运输、旅游发展和产业一体化等专项规划;珠中江编制了区域紧密合作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等区域发展规划。
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分别签署了65项、46项、51项合作协议,合作领域遍及交通、产业、环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警务、食品监督……
而对于珠三角市民来说,他们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珠三角9市年票互通互认,共减少通行费收入21亿元;三个经济圈先后实现通信资费一体化,市民每年可节省通信费用约17亿元;广佛地铁开通,广佛实现跨行通存通兑;惠州大亚湾区与深圳坪山新区间3条市政“断头路”全面对接,淡水河、石马河、茅洲河等界河整治取得重要进展;粤澳金融IC卡在珠海、中山、澳门实现互通互用……
“实现利益平衡和互让不能仅靠哥们义气,需要一系列平衡经济利益的体制机制。”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指出,推进一体化在政府层面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保生态等领域做出更大努力。
规划先行??
“五个一体化”扎实推进
与此同时,省里出台并推进实施的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五个一体化专项规划也相继出台,省、经济圈、地市三个层面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形成有机衔接。
基础设施一体化重点推进:2012年珠三角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491公里,比2008年增加911公里。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310公里,比2008年增加1210公里,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产业布局一体化良好开局:“广佛肇”汽车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上升到85%左右,“深莞惠”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上升到78%左右,珠江西岸电气机械产业优势更加明显,产业错位发展进一步凸显。
城乡规划一体化协调推进:截至2012年底,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达8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
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稳步推进:珠三角地区全面实现养老保险关系省内无障碍转移,基本实现区域内公共就业服务待遇顺畅流转。积极推进“门(急)诊病历一本通”,实施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
环境保护一体化强力推进: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率先开展PM2.5监测并实时向社会公布。
来源: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