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新设商事主体 3个月超10万


时间:2013-06-08





  仅仅3个月,我市新设立商事主体超过10万户,是去年同期登记数量的2.3倍。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尚不足百天,创新创业就已呈现极为活跃的局面。

  今年3月1日,深圳市前海富德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领到了首张新版营业执照,标志着这项领全国之先的改革正式实施。三个月来,商事主体量一直呈“井喷式”增长。记者昨天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3个月内,我市新设立商事主体107145户,同比增长133%。其中,新设立企业44811户,同比增长80%,3个月登记量比去年半年登记量还大;新设立个体户62334户,同比增长194%,相当于去年近10个月的登记总量。

  掀创新创业潮

  私营企业发展迅猛

  今年3月28日,24岁的张昆成立了一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此前两年,他在南山区科技园一家公司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工作,今年1月份辞职。他手头的资金只有几万元,无经营场所,资金有限,想自己创业,该怎么办?正在困惑之际,他从报纸上看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消息,创业门槛大大降低了,他马上决定认缴注册资本2万元,成立了一家公司。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创业者有了平等实现梦想的机会。像张昆这样的私营企业创办者,用低成本注册公司的事例,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数不胜数。

  “新设立的各类型企业中,以私营企业数量最大,而中小规模企业一直占据较大的比重。”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注册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3月至5月份,我市新登记企业中,私营企业有44102户,占98%。新设中小型企业的比重超九成,再加上大量登记的个体户,显示民间投资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极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政协委员王淑杰说,通过改革,进一步放宽注册登记门槛,大大降低中小创业者的成本,极大地激发了商事主体的活力与创造性,形成更好的创业氛围,把民间创业的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出来,迎来了新一轮的创业潮。她指出,改革所带来的制度红利将使深圳成为全国创新型企业注册的热土,这远比各种招商引资效果要好得多。

  加速产业升级转型

  第三产业影响深远

  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引导下,涵盖高端商务服务业和现代新兴产业的第三产业商事主体新登记量则不断攀升。最新统计表明,在新设立各类型企业中,第三产业占到93.6%。企业行业分布相对集中,前三位为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

  深圳大学教授蔡元庆分析: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以及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投入较大准备周期长,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短短3个月内,新设的企业不会增加太多。改革后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为深远。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则认为:批发和零售业的企业规模较小,总数大,从业者有不少商事登记改革的受益者。该行业的发展,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

  深圳改革具有 良好示范作用

  6月6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玉亭专程到我市调研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对深圳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给予充分肯定。他在参观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两个服务大厅和听取各方情况汇报后表示,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为有关商事登记法律法规的修订修改,和全国统一的商事登记法律的研究制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推进全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先进经验。

  深圳大学副校长、法学博士黎军:

  政府简政放权 挤出效应构筑诚信社会

  昨天,记者采访了深圳大学副校长、法学博士黎军。她说,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这是政府的一次“自我革命”,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的表现。改革后以商事主体和市场为导向,凡是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都放权给商事主体和市场;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突出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黎军表示,政府放权后,对社会自治的要求更高了。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真正共享,让社会公众及市场交易各方全面了解商事主体的登记和信用信息,通过有效的信用约束对信用差的商事主体产生挤出效应,进而构建诚信社会。

来源:深圳特区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