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西贺州7月8日电 8日16时,广西贺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贺江水污染事件主要肇事企业是贺州市汇威选矿厂,这一工厂涉嫌私自改变生产工艺并偷排含镉、铊废水。目前合面狮水库镉铊浓度仍超标。贺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伟章说,7月7日,贺州市公安部门将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清面村的汇威选矿厂锁定为此次事件重要污染源,已将生产业主控制。
经初步查明,汇威选矿厂现生产业主龚某,男,现年34岁,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夹石镇闵子溪村人。其承包的汇威选矿厂2008年2月通过环评,原来是铁矿选矿厂,通过了环保验收,后私自改装生产工艺,违法安装了金属铟生产线,进行“湿法提铟”,生产工作中所排的废水含有镉和铊。
根据污染事件具体情节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该生产企业及其责任人已涉嫌污染环境罪。7日公安机关对该案立案侦查。目前犯罪嫌疑人龚某已被刑事拘留,企业厂房及生产设备已被查封。
贺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杨中雄介绍,截至8日12时,贺江合面狮水库镉浓度为每升25微克,超标4倍;铊浓度为每升0.23微克,超标1.3倍。贺州与广东交界处扶隆码头镉浓度为每升6微克,超标0.2倍;铊浓度为每升0.24微克,超标1.4倍。
杨中雄说,监测结果表明,贺江水污染河段沿程镉、铊污染物浓度与6日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
参与应急处置的环保部华南督查中心博士、高级工程师王振兴在发布会上说,目前方案可以保证贺江水进入广东之前污染物超标不大于3倍,进入西江后超标不大于1倍。
粤继续密切监控 贺江流域水质
深圳特区报广州7月8日电 记者今天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7月6日上午获悉广西贺江检测出重金属超标情况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等省领导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各有关部门和肇庆市全力做好应对工作,前期应对措施及时有效,处置工作基础扎实。目前,我省继续密切监控贺江流域水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此次事件。
7月8日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广西省贺州南丰交界断面、南丰镇南丰水厂断面、都平镇都平水厂断面、白垢镇白垢水厂断面铊浓度略为超标,超标倍数最大的是南丰水厂和都平镇都平水厂断面(均为1.1倍)。
新闻 链接
尾矿水直排 昆明小江变“牛奶河”
公安部公布4起环境污染重大案件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记者8日从公安部获悉,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已侦破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12起。
公安部公布了4起环境污染重大案件:
云南昆明“牛奶河”污染案
今年4月,媒体报道昆明东川区“牛奶河”污染问题后,昆明市公安机关对涉嫌污染环境的昆明东川通宇选矿厂、兆鑫矿业有限公司、东海矿业有限公司立案侦查。5月17日,涉案三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等8人,被依法逮捕。
经查,涉案企业通过私设暗管,将生产精铜矿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钠、砷、铅、锌、铜、镉等有毒物质的尾矿水、尾矿砂等直接排向小江,造成水体及流域土壤的严重污染,小江河水变白并流入下游的金沙江,周边逾百亩土地板结。
河北廊坊部分电镀厂非法排放电镀废液污染环境案
今年5月,媒体报道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霸州市的部分小电镀厂污染环境问题后,公安部即派员督导并立案侦查。现已查清当地31家个体电镀厂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有关事实,抓获38名犯罪嫌疑人。
经查,涉案个体小电镀厂自2011年6月以来,将生产过程中的数百吨污水及电镀废液未经任何处理就排放到周边水域或地下渗井中,造成周边水沟、河流的酸性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经检测,部分水沟、河流中的铬、锌、镍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50倍以上。
湖南株洲佳旺化工公司非法倾倒化工废液污染环境案
今年5月,湖南省株洲市公安机关对佳旺化工公司非法倾倒化工废液立案侦查,先后抓获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和运输车主李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
经查,2012年4月,该公司与长沙市某企业签订生产废水处置协议后,刘某雇用运输车主李某等人,先后将480余吨含有强酸、重金属的化工废液,非法倾倒至株洲市部分下水道等地。经检测,该废液主要成分为强盐酸,内含汞、镉、锌等重金属以及砷,其中,下水道中锌含量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450倍。
山东邹平乾利公司非法处置工业渣土污染环境案
今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公安机关根据环保部门移送线索,侦破了邹平县乾利垃圾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非法处置工业渣土污染环境案。5月25日,该公司实际负责人刘某、运输车主李某2人被依法逮捕。
经查,2012年12月,刘某雇用李某,将该公司提炼赤泥(铝土矿被提炼氧化铝后剩余的废渣,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后的2万余吨红色渣土,运至淄博市某公司填埋平整工程。经环保部门对填埋平整工程内的红色积水取样检测,总砷浓度超标6.38倍,确定为有毒物质。
来源:深圳特区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