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茶叶产业化 吸引瑶胞下山


时间:2013-07-30





  近日从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了解到,在英德市举办的“2013首届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暨广东省第十届名优茶质量竞赛”上,该镇选送的“雪花岩牌”红茶获得了本次竞赛红茶类的最高奖项——特等金奖。

  近年来,罗坑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生产模式,不仅带动了镇上的居民致富,也吸引了长久以来居住在山间的瑶胞下山种茶,改善了瑶胞的生活。在该镇的一间厂房内,瑶族村民付文生自豪地向笔者展示他的茶叶加工厂。“以前没加工的茶青只能卖10元一斤,现在5斤茶青做一斤干茶,加工后一斤干茶能卖150到200元,价格翻了三四倍。”付文生笑着说。

  罗坑镇全镇人口约为一万人,其中瑶胞就有一千多人。长期以来,瑶胞居住在山间,不少人以种植茶叶为生。然而,山上不仅居住条件较恶劣,交通条件也不方便,茶叶品种虽好,但缺乏茶叶加工等技术,瑶胞们只能靠出售便宜的茶青维生。

  启动“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生产模式后,茶农的茶苗由公司提供,双方签订合同,即使在茶叶价格被压低的期间,公司也会以保底价格收购茶农的茶青,保证了茶农的基本生活水平。该镇党委书记黄华告诉笔者,罗坑在没引入公司生产之前,茶农出售茶青的价格仅为三五块钱一斤,而前一段时间市场行情看好时,茶农将茶青卖给公司的价格高达三十元一斤,价格相差近十倍。目前罗坑镇已有四家较大规模的茶叶公司,其中规模最大的雪花岩茶叶有限公司年产茶叶达2.5万公斤左右。

  镇上茶叶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不少瑶胞的目光。付文生指着远方的新房告诉笔者,这些都是为安置瑶胞建的新房子,现在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瑶胞已经下山。回忆起从前的生活,付文生感慨地说:“山上的日子太苦了,大家种茶收入低,也没什么积极性。”如今,他开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年收入可达8万元。

  目前罗坑正在申报省一级茶叶专业镇,一些新的茶叶种植园区也正在不断开拓之中。

来源: 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