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构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保粮食安全


时间:2013-09-12





  福建新闻网福州9月11日电 农业大省也是粮食调入大省福建,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大力推广优质水稻品种,一批米质优、产量高的优质稻种如今在八闽大地得到广泛推广,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更助农增收49.75亿元人民币。

  11日在连江县东岱镇洪塘村、山堂村,由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与连江县农业局共同建立的1200亩优质稻展示示范片上,记者看到,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2个优质品种在大田里茁壮成长。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郑家团告诉记者,这两个品种突出表现米质优,在福建地产优质米评选中获得金奖,而且株叶态好,耐肥抗倒,产量高,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

  在东岱镇,记者还看到中浙优10号、甬优15号等38个优质水稻品种,每个品种试种面积1亩左右,专家说,这些品种都是近一两年来刚通过国家审定、福建省级审定的新品种,将从中筛选出适宜福建种植的新品种,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

  福建通过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平台,充分利用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及农民合作组织等各部门优势,很好解决优质稻科技与生产脱节,产、学、研脱节,育、繁、推脱节,产前、产中、产后脱节,品种与配套技术脱节等问题,解决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加快了优质稻新品种推广速度,提高了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水平。郑家团透露,福建水稻产业体系近5年推广优质稻4146万亩,2012年福建优质稻平均亩产达到601.8公斤,比2008年每亩增产101.8公斤,增长20.3%。

  福建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还破解了优质稻制种技术难题,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培育的优质稻“宜优673”为例,经过五年攻关,每亩制种产量达到125公斤,每亩制种产量比2008年提高了50公斤。2008年,福建省优质稻缺口400万吨,需要从外省调入350万吨。而到2013年,福建自产的优质稻总产量,已占全省口粮优质稻消费量的87.9%,极大提高了自给率,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来源:福建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