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精准实施“一业一策”培育增长新动能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吴丽琳    时间:2016-01-25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福建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预计2015年福建规上工业增加值10700亿元,增长8.8%,增速居全国第六位;完成工业投资7250亿元,增长15%;信息消费规模3500亿元,增长18%;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约275点,提高15点,规上企业实现利润增长8%。2016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主要预期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力争9%;完成工业投资8300亿元;信息消费规模4000亿元以上,增长18%。


  据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介绍,2016年福建将科学统筹稳增长与调结构、强动力,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着力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细分行业、产品和市场,精准实施“一业一策”,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企业服务,促进全省工业与信息化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第一,抓企业和新增长点项目稳增长。一是深化实施龙头企业促进计划,实施龙头企业新一轮技改工程,加强龙头企业产业链招商,实施兼并重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200家以上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0家以上。二是突出培育发展高成长企业,继续实行调峰生产用电奖励、融资服务、首台(套)装备推广、企业技术创新等政策,促进高成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力争省级工业高成长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比全省规上工业高10个百分点。三是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深化政银企合作,促进融资租赁发展壮大,推动建立银担风险分担机制,积极对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统筹运作小微企业发债、“助保贷”等增信资金和各类风险补偿资金,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增长。四是抓好新增长点项目落实,编制新增长点项目计划,加强协调服务,对趸售县符合条件的增长点项目企业实施调整峰谷时段措施,促进新增长点项目投产达产,力争省级工业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1100亿元以上。五是培育提升单项冠军企业,选择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居全国前列的30家企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促其进一步做专、做精、做特、做


  优,成为全国“单项冠军”企业。


  第二,实施五大专项行动促转型。一是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围绕设备更新换代、智能化改造、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四基”水平、绿色生态发展等,支持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改造步伐,实现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促进生产方式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00项,完成技改投资4800亿元以上。二是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组织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100项,加快纺织服装、食品、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机器换工”步伐,完成“机器换工”2000台(套)以上。抓好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的培育和拓展,更好发挥引领作用。三是实施园区提升专项行动,整合一批小、散、差的县乡工业园区,优化园区布局,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园区产业链招商,建设一批创新、集约、生态“标本”园区,促进园区提升发展。四是实施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开展钢铁、水泥、建陶、造纸、印染等行业能效对标,全面实施能效提升工程,加快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节能技改项目200项,实现节能量50万吨标煤。推进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产业。五是实施民


  企项目对接专项行动,力争新对接民企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全国民企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项目30项以上。2016年新对接项目开工率50%。


  第三,把握关键领域促融合。一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百千万”企业示范推广行动,创建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园区,实施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00项以上。二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在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在线支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仓储物流、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发展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业务,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三是推进跨界融合,出台促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政策,加快福州、厦门、泉州等软件园建设,建立面向工业软件或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开展工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试点,促进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培育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企业20家。


  第四,深化“一业一策”优服务。一是分业施策促进行业精准化发展,对新兴先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困难行业,研究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帮扶、市场拓展、产品转型、产能化解等,补好短板、加强配套,促进行业提质增效。二是深化行业项目策划,抓紧梳理机械、电子、石化、轻纺、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的28个细分产业,针对行业短板和产业链延伸拓展,策划重点项目400多个,形成项目推进“路线图”,加强跟踪服务和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到位。三是加强行业运行分析监测。


  第五,着力供给侧改革强动力。一是优化存量结构,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制定企业兼并重组专项方案,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拓展产业链开展兼并重组。淘汰过剩、落后、无效产能,清理“僵尸企业”,进一步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引导纺织、制鞋、食品、水暖厨卫等企业开展质量对标,按国际标准或出口标准组织生产,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制定和修订。制定鼓励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政策措施,深化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建设,建立品牌培育推广体系,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品牌50个。三是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研究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对策措施,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推动更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组织企业管理咨询诊断,引导企业提升管理、降本增效,增强竞争力。(本报讯记者吴丽琳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