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专家来厦分析中国经济前景


时间:2012-02-09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可能结束,GDP增速可能下降2至3个百分点。这种阶段性变化比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还要大。”昨日,在市国资委举办的“厦门市属国资监管企事业单位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研讨班”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张文魁则提出,“‘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代是否结束?我认为,即便黄金时代结束,我们还有‘次高速增长、较高通胀’的‘白银时代’”,中国的“三化”未结束,高速发展未到拐点。

经济发展面临转折

邵宁谈到,中期来看,美国经济不容乐观,“类似美国这样的前沿国家,每当重大科技产生,便进入一个长增长周期,但是,近四五年产生重大科技的可能性不大”。他还认为,欧洲国家政府的支出下降、消费水平下降不可避免。邵宁因此认为,中国出口中期也不看好。

邵宁提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支撑因素均出现新变化,因此,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折。相对低的生产要素成本、相对大的市场、引入国外成熟技术比较容易以及中国的高储蓄率,“构成了制造业发展的完整循环”,推动了中国经济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

如今,生产要素成本,尤其是维持了30年的低人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中国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导致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陡增,“长期依靠引进技术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但是,邵宁说,这种不再依靠“穷人因素”的转变是好事,是进步的标志。

我们还有“白银时代”

张文魁分析,从2003年以来,除了金融海啸短暂的一两年之外,我国经济整体上处于快速增长期,目前这个时期还没有结束,因为驱动这一轮高速增长的“三化”———重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仍未结束。

“到2015年,中国人均GDP保守可达1万美元,从国际上看,人均GDP到达这一水平后,每千人汽车拥有量约200辆,目前我国企业每千人汽车拥有量约70多辆,即便达不到国际平均水平,届时我国汽车拥有量也将翻一番”,张文魁以汽车为例,说明重化工业化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他还认为,尽管欧美出现危机,但是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国家,可以弥补欧美留下的真空,因为“全球70亿人口,40亿在亚洲”。他尤其看好东南亚和南亚,“这可能是下一个世界经济增长极”。张文魁预计,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十二五”的大部分年份里,中国经济仍能保持在9%左右。

来源:厦门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