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航天水稻等14项惠及民生的农业科技成果成为中国农民的“摇钱树”,累计推广1523多万亩,创造经济效益约58亿元人民币。
福建省农科院10日透露,该院航天水稻等14项科技成果,获得201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主持“航天育种技术创新杂交水稻优异种质及其应用”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谢华安院士主持的“航天育种技术创新杂交水稻优异种质及其应用”项目,自1996年起,利用航天空间诱变技术开展了搭载材料选择、空间诱变后代材料的筛选与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航天育种研究与应用,将航天育种技术育成强再生力的杂交稻应用于再生稻高产栽培研究。Ⅱ优航1号、Ⅱ优623等新品种作再生稻高产栽培,头季稻百亩片单产均超过800kg/666.7m2,达到超级稻产量水平。其中Ⅱ优航1号首创再生稻两季百亩片平均单产最高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百亩连片超过900 kg/666.7m2的杂交稻品种。
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1315万亩。
福建省农科院刘波主持的龙眼褐变致腐机理及微生物保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翁伯琦主持的南方丘陵区农田秸秆与菌业开发耦合体系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何志刚主持的优良果酒酿造菌株选育与双效发酵生物降酸新技术研究应用、曾辉主持的蘑菇菌种工厂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示范等8个项目也获得201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该院占志雄主持的龙眼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生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张泽煌主持的杨梅种质收集及良种选育、杨如兴主持的铁观音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等5个项目获201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福建省农科院负责人介绍,1978年以来,该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已达420多项,其中国家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20项,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增效数百亿元,为福建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来源:福建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