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菇供不应求 红菇价猛涨招来过度采摘


时间:2012-11-05





红菇价猛涨招来过度采摘今年福建省红菇供不应求,最高涨至每斤2000元;

  受高价刺激,红菇采摘空前活跃,或致资源枯竭

  这几个月,罗旌笔的红菇卖出了每斤800元的历史最高价。他高兴之余,又有些睡不着:“这价格好了,上山采红菇的人多起来,咋办?”罗旌笔家住三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炉坵村。数年前,炉坵村采红菇的村民不算多,随着红菇价格一路看涨,现在一到红菇采摘季节,村里上百号人进山。采摘的人多了;农民毁坏式的采摘方式;红菇赖以生存的天然阔叶林遭日益砍伐……在无法人工栽培的情况下,红菇或面临枯竭的境地。

  一斤700元算便宜了

  红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野生菌,因营养价格高、口感清甜而日益走俏。福州一读者致电本报热线968111称,今年红菇价格太离谱,一斤八九百元还没地方买。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些年,红菇价格年涨100元/斤左右,今年普遍突破700元/斤。“现在至少700元/斤,过年估计要涨至900元。”龙岩长汀县经营土特产的乔兴礼品行老板吴朝军告诉记者,每年他的红菇都是“零库存”,过年前就断货。

  在三明大田县东风农场的盂坂村,一斤红菇目前售价1500~1600元。该农场八峰天然菌业合作社理事长苏光地说,今年农场就收了1200斤红菇,闽南来的客商太多,涨到1500元/斤,比去年贵了500元/斤,还是全部脱手。没有熟人介绍,来村里根本买不到红菇。

  陈宇航,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从2000年开始研究红菇至今。他告诉记者,今年全省红菇总体的产量中等偏上,但由于消费群体的扩大,而且扩大得非常快,供不应求造成了红菇价格年年涨。


  毁坏采菇现场防“线索”外泄

  44岁的罗旌笔是炉坵村红菇老采摘户了,采了十几二十年的红菇。如今一到红菇采摘季节,深山里起码上百号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采红菇。他进山的时间只好一早再早。“以前清晨5点进山,后来改3点,这两年有时半夜12点就去。”罗旌笔说,半夜就去采红菇,就怕别人知道“红菇窝”红菇生长点。

  不少“红菇窝”是家族秘密,一代代传给子孙。为了防止外人知道视为家族秘密的“红菇窝”,有农民采取了“踢窝”的方法毁坏红菇生长点。一些老采摘户为了“独占”“红菇窝”,把尚“年幼”的红菇也“连根拔起”。红菇还没长大,散落在外的孢子就越来越少,影响红菇的产量。有的为了不让别人发现“红菇窝”,还毁坏了“采摘现场”,红菇的产量自然上不去。


  陈宇航说,因为过度破坏,红菇的天然生长环境只减不增,产量一直不高。红菇目前无法人工栽培,若农民采摘户一直各自为政,长期采取这种毁坏式的采摘方式,红菇的产量可能越来越少。

  【揭秘】

  如何正确煮红菇?

  红菇煮久了,为何汤变成黄褐色?陈宇航研究员说,这是因为红菇含有的抗氧化物质煮久会褐化。正确的煮红菇的办法应该是:1.先用清水轻洗红菇,泡在水里;2.鸡汤或者排骨汤煮好后,红菇和水一起倒入汤中;3.汤一烧开,就起锅,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红菇的营养。

  为何红菇难人工栽培?

  红菇是一种菌根菌,也就是说红菇“小时候”是长在树木的根部的,然后“发育成人”破土而出,长在林地的腐质土层里。树体合成了一种营养物质帮助红菇从“小时候”转化为“成人”,但目前找不到是什么合成物质,自然也无法人工模拟出这种物质,所以人工栽培屡屡失败。

  如何鉴别真假红菇?

  陈宇航研究员说,福建有30多种菌的菌盖是红色的,和正红菇十分相近的有三四种,很难区别。1.注意观察蘑菇伞盖下的菌褶,正红菇的菌褶较厚,且呈现浅灰色,菌褶白色和黄色的均不是正红菇;2.正红菇的伞盖顶部正中央是深红或暗紫色的,比伞盖四周的颜色略深一些;3.正红菇煲的汤清甜可口,汤好喝,菇也是甜的。

来源:东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