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修复工程正加速推进 厦门巩固提升生态建设优势


时间:2012-11-2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引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对于自然景观秀丽、资源禀赋不足的厦门来说,尤其需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厦门较早确立生态立市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的厦门,成功探索了一个个生态文明建设样本。

  当前,厦门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再次明确将巩固提升生态建设优势,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努力打造美丽厦门、宜居厦门。

  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正加速推进,生态文明理念正加快注入每位市民的心里。

  海堤加速开口 海滩连串整治

  日前,两排坚固的围挡设施,分别被摆上了高集海堤人行栈桥的高崎和集美两侧,在其附近,是大大的禁行标志———从这一刻开始,建成于半个多世纪前的跨海长堤首次完全封闭。

  这是为高集海堤开口“让路”。高集海堤开口改造期间为方便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两公里多的临时栈桥,日前开始拆除。

  “高集海堤千米‘口子’,目前已全线打开。海堤开口进入提速期。”施工方透露,按照计划,到2014年6月底,备受瞩目的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工程就可圆满地画上句号。届时,厦门东、西海域之间,海洋生物将更好地进行沟通。

  曾“上书”建言海堤改造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余兴光表示,在全国的沿海城市中,像厦门这样通过海域清淤、花大力气改造海堤等进行海洋生态修复的城市并不多见。

  不仅高集海堤,厦门投入巨资,开展海堤开口和海域清淤工程,以整体修复海岸线生态。如今高集海堤、集杏海堤正在开口;大嶝大桥建成后,大嶝海堤已随之破口拆除;五缘湾已打开海堤,不仅恢复了海湾,还保留了湿地;马新大桥建成后,东坑湾海堤拟破堤还海,盘活整个环东海域水体。

  与海堤开口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沙滩修复工程。日前,厦门在“会展中心岸段沙滩修复工程”即将完工的同时,已快速启动“岛东南部海岸与沙滩综合整治与修复”。通过这一系列修复,不仅可以降低早期由硬性固岸和岸线改造带来的负面效应,保护沿岸的海洋生态,还可以大大增加沙滩的宽度,为市民增添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使得生态文明惠及市民。

  这一沙滩修复工程,只是厦门目前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的一部分。市海洋与渔业局方面透露,该公园规划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将把厦大浴场、胡里山炮台、书法广场、音乐广场、黄厝沙滩、观音山沙滩、五缘湾、上屿等都囊括在内。此前,环岛路沿线的黄金海滩如同断了线的珍珠项链,被一段段地割裂,他们的“串联”工程,正在加紧推进。

  厦门将建立生态文明考核机制

  比生态修复更可贵的是,在厦门,通过各种形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正加快注入每一位市民的心里。

  且不说为了给白海豚让路,厦门果断舍桥取隧,选择修建工程更复杂、造价更高的海底隧道,生态保护理念,已贯穿城市建设始终。

  “比如,现在修建大嶝机场,需要围海造地,但造地前,厦门明确要进行严格、反复的海域论证,力求不给子孙后代留下烦恼。”有关专家向记者表示,到底是要围成圆形、方形还是椭圆形等,都需要严格地论证,最后选择对海域影响最小的方案。

  而从小的来说,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点半,海上明珠塔失去往日的光环,鼓浪屿、环筼筜湖的夜景灯、霓虹灯同时熄灭,许多市民家里主动熄灯,熄灯一小时只是暂时的,但保护环境意识的树立却是长远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如今在厦门早已深入人心。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少厦门的环保人士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要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来支撑。

  记者获悉,厦门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首先制定的就是环保条例,后又明确提出“生态立市”的重大战略,陆续出台近20部规章。研究制定我国首个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对如何在一个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未来将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值得欣喜的是,环境教育立法工作已经列入市人大的调研计划,如果顺利,厦门有望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对环境教育进行立法的城市。

  声音 于伟国畅谈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畅谈厦门生态文明建设。

  于伟国表示,对于自然景观秀丽、资源禀赋不足的厦门来说,尤其需要通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指导思想和制度约束上形成自觉。厦门较早确立生态立市的理念。厦门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首先制定的就是环保条例,后又明确提出“生态立市”的重大战略,陆续出台近20部规章。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二是选择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在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上自律。努力推动企业集约发展、产业科学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农业、高新工业、循环经济,推进产业低碳化、园区循环经济,2011年每平方公里创造GDP1.5亿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万元GDP综合能耗0.5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41吨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厦门注重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服务业比重,推动结构减排。

  三是注重城市环境的提升,人民自发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环保工程,开展筼筜湖、西海域和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厦门中心城区140多平方公里,海边、山边、城市中心大大小小有数十个公园。从居民区出来,500米必有大型绿地,一公里以内必有大型公园。厦门正在实施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大工程:中心城区绿化、生态风景林、绿色景观生态长廊、绿色村庄、森林生态休闲建设,提高碳汇能力。预计2015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11.5平方米。

  “未来我们将持续推进产业低碳化、城市建设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努力创建全国首批低碳城市和自主创新城市,推进全国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持续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于伟国表示。

来源:东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