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特区中的特区”象屿保税区二十年创奇迹


时间:2012-11-29





福建新闻网厦门11月28日电 始终扮演厦门经济特区“先行者”角色、被誉为“特区中的特区”的厦门象屿保税区,自1992年获准建设20年来,先行先试,屡创奇迹,探索出一条中国式自由贸易园区发展之路。厦门市各界28日集会庆祝象屿保税区建设20周年。厦门市长刘可清称,象屿保税区20年来,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创造了10多项内地“率先”、40多项福建第一,成功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发展之路,促进了厦门乃至福建的改革开放。

  象屿保税区1992年10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邓小平关于“厦门可以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战略构想的实践运用,让厦门对外开放跃升到一个新水平。

  象屿保税区如今已从当年0.63平方公里的单纯保税区,发展成为目前包括象屿保税区一期、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二期、厦门航空港工业与物流园区及东渡港区五大片区,总面积9平方公里,保税与非保税物流并举,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城市物流与区域物流互动的现代物流园区。

  象屿保税区管委会主任林树溪介绍说,在当前国际市场持续走跌、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之下,象屿保税区在去年保持10.3%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今年1-10月继续保持28%的飞速增长,位居全国同类区域前列。

  象屿保税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从保税仓储物流发展到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在全国保税区独树一帜。这一转型使象屿保税区积攒了抵御风险、抗击风暴的能力,在金融危机横行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的年份里,依然保持了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的业绩。

  统计数据显示,20年间,该园区累计引进企业2800多家,实现进出口额380亿美元,工业产值130亿元人民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830万标箱,引资总额22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5亿美元,财政收入35亿元,成为厦门百亿产业聚集区、海西重要国际物流中心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域。

  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复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同意“在厦门划定特定区域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厦门由象屿保税区牵头实施,以厦门翔安南部为核心兴建规划面积约156平方公里的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

  目前,象屿保税区正全力推进这一大陆首个以两岸产业深度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示范区,外界称之为再造一个两岸携手合作的产业发展新“特区”。

来源:福建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