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新闻网福安3月1日电 3月1日,福安市溪柄镇白沙村茶花产业园春光明媚,3万棵“色、神、姿、韵”兼备的名贵茶花竞相绽放,争绮斗妍,依靠科技创新,“老树接新枝”创造出人间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下乡“双百”行动示范基地、福建省花卉协会山茶花分会示范基地、福建省生态文化示范企业,1日在福建鼎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白沙茶花产业博览园揭牌,“科技+产业+艺术”产生了吸磁效应,驱动山茶花产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攻克无产油能力的衰老油茶树高效利用、助农增收的难题,福建鼎森科技公司投资5000万元,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花卉协会山茶花分会等机构合作,研发出衰老油茶树移栽及促进生根、山茶花嫁接衰老油茶树等先进技术,建成2000亩茶花圃和1000平方米智能快繁温棚,快速繁育出高附加值大型名贵茶花树3万株,每棵价值几千元到几十万元百年油茶树的大型树冠嫁接山茶花不等,形成市值3亿元产业,并带动200多位农民种植,每年可助农增收100多万元。
福安市副市长余道雄告诉记者,山茶花是福安的市花,全市现有油茶12万亩,树龄多在60年以上,部分老树丧失产油能力,影响农民增收益,通过加强院市合作、联合攻关,变废为宝,成功破解衰老油茶嫁接山茶花等技术难题,老油茶焕发新生机,争取通过10年努力,嫁接茶花2万亩,让老桩山茶花成助农增收的新兴高效产业。
福建省花卉协会山茶花分会潘宏会长介绍,中国是山茶花的起源和分布中心,中国的山茶花占世界原种80%,是中国十大名花,栽培历史悠久,1200年前就有人工栽培,千年来培育出上千个品种,目前收录在册品种680多个,在中国南方诸省广泛种植,列入国家产业导向目录和国家“十二五”花卉产业规划。近年,随着中西文化融合与科技创新驱动,“色、神、姿、韵”兼备的山茶花产业持续增长,年销售额超百亿元。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伟光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该院开展山茶花资源调查搜集、利用地热加温苗床促成栽培等一系列研究,培育新品种120多个,编著《山茶花》等科技专著3部,1987年发起成立省山茶花分会至今,始终是全省山茶花育种与学术交流中心,2009年开展科技下乡“双百”行动,服务全省山茶花产业发展,帮助宁德上金贝畲族村引进山茶花新品种80多个,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与景观改造,现已成为婚纱摄影基地。
专家指出,加快福建山茶花产业转型,需要破解花农种植依靠世代相传经验,缺乏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传统露地栽培缺乏现代设施栽培成套装备,茶花保鲜运输提升观赏价值,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有待提升等。
专家建议,应当加强科学规划,把山茶花作为绿色生态文化产业,在全省进行合理布局,加强资源收集利用、基因定向育种、种苗快繁、花期调控、设施栽培、标准化嫁接等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制定福建山茶花标准化规范,发挥科研机构、产业协会的智力优势,加强社会化服务,提升山茶花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来源:福建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