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连城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时间:2013-05-30





  福建新闻网连城5月28日电 28日,福建省连城县客家演艺中心,冠豸山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抓紧排练《耕读传家》、《木偶书法》等一批反映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的节目。

  今年第三届海峡客家风情节期间,这些节目将集中展演,让观众充分领略连城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保存完整,代表性强。近年来,连城已有7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拥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乡,跃升为福建拥有全国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县份。

  如何让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近年来,连城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保护及传承,通过抓保护、打品牌、融合创新,让“非遗”项目焕发新的活力,熠熠生辉。

  抓实保护,让非遗重焕生机

  位于冠豸山脚下的中国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目前正在加紧内部装修。它的建成,将为集中展示连城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更好地保护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供一个新平台。

  连城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运用多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认定和抢救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并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已,连城四堡雕版印刷技艺、元宵节庆走古事、游大龙、花灯、烧炮等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宣纸制作技艺、四堡锡器制作技艺等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该县还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共有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大提高了连城客家民俗文化品牌的含金量和知晓率。

  同时,连城也加大对非遗保护的资金投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培田古村落、四堡雕版印刷基地等客家文物古迹进行抢修维护;投资4800万元开工建设客家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冠豸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客家文化公园项目等;积极扶持民间各类文化社会团体保护“非遗”文化,先后成立了木偶剧团、收藏学会、武术协会和“客家红”博物馆、树芳斋等一大批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和组织。

  打造品牌,让非遗走出深闺

  2012年元宵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姑田游大龙以791.5米打破了204.5米最长游行花车原纪录,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吸引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连城非遗文化逐渐走出大山,成为连城客家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载体。

  为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城积极打造海峡客家民俗文化活动品牌,倾力提升连城非遗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从2001年开始,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客家狂欢节,集中展示号称“天下第一龙”的姑田游大龙、“山村狂欢节”罗坊走古事、芷溪花灯、新泉烧炮等民俗活动,充分展现连城客家非遗文化的非凡风采和深厚文化底蕴。

  去年,流传于连城朋口、新泉、庙前一带的闽西客家春耕民俗“犁春牛”与台湾高雄县仁武乡进行了“犁春牛?牛犁阵”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印证了两岸“本是同根生”的文化渊源。“非遗”在走出去的同时,还成为推动两岸文化合作交流的又一纽带。

  创新弘扬,让非遗熠熠生辉

  在连城县冠豸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旅游产品展台上,一个个极富连城客家文化元素的纯锡制旅游文化产品美轮美奂、琳琅满目,吸引厦门、上海等地游客啧啧称赞并纷纷选购。这是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个最新成果。

  从事木偶艺术已30多年的李明卿大胆创新,融合中国书法艺术,创造了“木偶书法”的绝技,不但在国内频频演出,大受欢迎,其足迹还遍布新加坡、印尼、法国、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成功打造连城“非遗”的又一个金字招牌。

  近年来,连城还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依托培田古民居、冠豸山等景区,积极创建海峡客家影视基地,精心编创反映客家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大型剧目;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开发系列旅游纪念工艺美术品,让旅游有灵魂,让文化产业有经济效益,互促共长;扶持、鼓励客家文化、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形成了木偶书法、悬空书法、茶壶唢呐吹奏等一批民间绝技绝活,享誉海内外。完

来源:福建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