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深沪的街头,可以看到成排成栋的标准厂房;站在深沪的海边,可以看到海湾边时而停泊、时而飞翔的海鸟,听着远洋渔船回港的号角,闻着海风吹过来的腥咸味儿……
一切都让人感觉悠闲、舒适、和谐。深沪镇,就像是一只在海上游泳的海鸥,看似安逸地随波逐流,可双脚却在水下奋力地划动: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引导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链进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投入发展壮大渔业,发力海洋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个港口强镇正一步步实现“蓝色”崛起。
深沪中心渔港
规模企业带动
全产业技改升级
拥有十多年外贸生产经验的百佳福建内衣有限公司,今年的订单量让人欣喜。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陈长春透露,百佳今年的人员数量比去年多了一倍,订单增长势头强劲。“像之前的家乐福等的订单都是稳中有升,今年又新增两个国际级的大零售商。”
同样取得增长的,还有达丽、著龙等多家规模内衣企业。在外贸市场一片低迷的时候,这些企业脱颖而出。
增长源于技改的投入。据晋江市达丽服装织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胜锋介绍,近年来,达丽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生产模式变革,通过购买新设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新设备的投入为企业技术改进提供了可能,更为有效地规避了用工成本高、人员不好招的难题。”
“由于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引进先进设备,加大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些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更具议价能力,越做越大。规模服装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深沪镇党委书记洪金城表示。
在纺织环节,大力引导和扶持龙峰、通亿等纺织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带动生产效益提升,抢占纺织行业制高点。其中,龙峰纺织在新型材料、功能面料开发应用上取得了新突破,已具备生产10类25种功能性梭织面料能力。
在漂染环节,加快推进东海垵漂染集控区转型升级工作,加快集控区中水回用三期工程建设,鼓励引导纺织漂染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工艺技术水平,依靠科技提升产品层次,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拉链产业方面,以浔兴公司“中国拉链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发挥SBS的辐射示范作用,构建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拉链产业组织结构,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拉链企业。加快浔兴科技工业园建设,促进拉链生产基地规模拓展,带动全镇拉链行业发展壮大。
充分发挥“中国内衣名镇”的效应,深沪的纺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配套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条从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饰等纺织制成品的产业链。
发力海洋经济
打造新增长极
除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沪镇还把海洋经济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求实现“蓝色”崛起。
据统计,深沪渔业捕捞量占到全晋江市的90%以上,与过去靠天吃饭不同的是,如今的深沪渔民出海,在硬件和软件设备上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古老的捕捞业在以深沪渔港为中心辐射出的海域内,焕发现代化生机。
深沪渔业蒸蒸日上时,一些渔民盯上新商机,做起了水产深加工,向大海要更高的效益。
早在2007年,位于深沪的晋江市富鸿水产就与国内5家科研院校联合研发“大宗低值鱼加工新产品与超低温急冻装备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科研项目。据富鸿水产副总经理陈振荣介绍,此项目也被中国科技部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之一。如今,依托新的实验室,富鸿还将探索与台湾等地的企业合作,发展海洋生物科技,如将鱼鳞加工成价格不菲的鱼鳞胶原蛋白,开发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等。
为了进一步鼓励渔业发展,培育海洋经济产业,深沪镇建立渔船档案,牵头组织晋江农商行与深沪镇渔业协会签订授信协议,对被评定为“信用船”的渔船进行授信。2012年,深沪镇211艘“信用船”获得授信金额总计超过4亿元,部分单只渔船授信额度最高达到350万元。
璧山社区渔民吴天柱获得授信多年,其目前投资了8艘渔船进行海洋捕捞作业。“融资问题解决了,渔船得以更新技改,吨位和捕捞技术都比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效益也比以前有了明显改观。”
一笔笔资金的投入,使得深沪镇渔业快速发展,海洋捕捞技术及设备日新月异,渔船从近海捕鱼逐步走向了远洋捕捞。
“21世纪是海洋时代,深沪将会立足优势,创新突破,全力打造福建省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洪金城表示,接下来,深沪将充分发挥渔船多、设备先进、海洋捕捞能力强、经验丰富等特点,利用深沪侨亲广泛分布东南亚各国的优势,引导和鼓励深沪渔民通过组建远洋公司、成立海业专业合作社、在外设立生产基地或资产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国外开展合作,共同发展海洋经济产业。
对话
建设现代港口工贸强镇
晋江经济报:深沪是晋江的南部小镇,素有“峙海金狮”之称,三面环海,地理位置特殊,当前深沪镇发展的整体思路和重点是什么?
洪金城:深沪以建设集“滨海宜居、现代工贸、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为发展定位,围绕一个目标建设现代滨海港口工贸强镇,打造生态宜居和谐幸福深沪,四条主线打造“现代深沪”、“宜居深沪”、“文化深沪”、“和谐深沪”,依托六大载体园区、项目、城镇、文化、稳定、队伍,实施七大工程产业提升、城建提速、城乡统筹、生态修复、民生保障、文化繁荣、和谐建设,不断打造海西名镇。
晋江经济报:从内衣名镇发展到纺织全产业链,近年来海洋水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快。深沪是如何一步步规划推进的?
洪金城:一直以来,我们把培育内衣产业集群作为提升镇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依托中小企业创业园、深沪标准厂房园区,为企业增资扩营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载体,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引导和扶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带动生产效益提升,抢占全行业制高点。
此外,深沪根据自身在海洋方面的天然优势,将全力发展远洋捕捞业,做大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建设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精心运作“深沪鱼丸”地理商标,拓展“深沪鱼丸”系列水产品和“深沪小吃”,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龙头加工户。
晋江经济报: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深沪镇党委、政府是如何进行服务的?
洪金城: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全镇非常明确,就是一定要做到五点:一是创新服务载体,破解发展难题。二是落实服务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三是主动服务一线,确保一线落实。四是完善服务机制,营造干事氛围。五是强化服务配套,优化发展环境。
来源:晋江经济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