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通过专业合作社 推动橄榄品种改良拓宽市场


时间:2013-08-19





  在闽清梅城镇城关村的白石山上,果农林亦钜戴上跟了他多年的旧斗笠,顶着炎炎烈日,又一遍巡视他的橄榄园。“别看这橄榄个小,口感可很好,一颗值两块钱呢!”林亦钜指着树上一串青色小橄榄说。“你再看看这棵树的橄榄,这品种平均一颗能卖出五块钱。”他又指着另一棵橄榄树说,挂满汗水的脸上尽是开心。

  从一斤七八毛到一颗四五元

  “1996年、1997年的时候,橄榄不值钱,特别是用于加工的品种。”林亦钜告诉记者,闽清种植橄榄历史悠久,可是早年大家都是分散着种,植株品质各异,一棵树一年最多能产两百斤,一斤才卖七八毛钱,经济效益很低,农民的积极性也不高。“丰产而不丰收”是常有的事。

  2009年,在县里的支持下,林亦钜和合作人姚新建带着七八家农户成立久源橄榄专业合作社。创业初期,他们看到加工型和鲜食型橄榄价格的巨大差异,决定“走出去”——到橄榄生产加工市场都较为成熟的广东取经。几趟广东行,让他们下决心改良品种。

  林亦钜选定鲜食型甜榄作为方向。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遍访闽清寻找口感清甜、果渣较少的甜榄树,同时也引进广东的部分优良品种,高位嫁接,对自家的橄榄树进行改良。

  “你看这两棵树。”林亦钜指着路边两棵果树说,“为了改造它们,花了8000多元。”

  目前,林亦钜的1500多棵果树已改良成功800多棵,投入近40万元。他的付出换来丰厚的回报,不仅是橄榄果实卖价是原来的数倍,而且枝条也可出售用于嫁接,一段10厘米的枝条可卖到50至200元不等。

  橄榄收成一般在立冬前后,而今年林亦钜的橄榄树刚挂果就被省内外客商给全预定了,已收到定金16万元。客户还送了他一辆皮卡车,方便他送货。

  “品种改良,一颗就可卖到四五元,以前真是不敢想。”种了十几年橄榄的林亦钜很感慨。

  果农都来合作社“搭便车”

  尝到甜头的林亦钜和姚新建,没有忘记合作社的其他社员。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他们决定用自己的经验,带大伙儿一起改造橄榄树,并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的模式共同发展。

  “咱们的久源合作社就像个装满橄榄种植技术和市场资源的大篷车,要让每个社员都来搭便车,让大家少走弯路,走上致富的捷径。”林亦钜说。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省市县的橄榄种植专家在久源合作社设立专家工作站,加快先进种植技术的落地转化,实地教社员掌握嫁接技术。合作社还在嫁接和采摘期间,组织社员和周边农户集中观摩教学,让大家都掌握技术。

  在市场营销方面,合作社统一帮助农户联系收购商,为社员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全力打造我省首个鲜食型橄榄品牌——久源,提升甜榄的知名度。

  何时要打虫、如何用药、药量多少,合作社都会通过电话和短信通知每位社员,并统一订购农药,社员可直接领取,既可降低成本也可保证质量。

  改良品种后,橄榄种植户每年可增收3万-5万元甚至更多。看到好势头,越来越多农户加入久源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有成员132户。社员谢万辉告诉记者,他从合作社学会了品种嫁接、管理技术、市场推广,还获得销售信息。他改良品种已3年了,大约5年后达到盛产。“我不愁卖,我们改良的品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

  小橄榄期盼长成大产业

  望着漫山郁郁葱葱的橄榄树,林亦钜说,他有烦恼,不是担心销量,而是改良品种由于成本投入大等因素,还无法在更多农户中实现。改良一棵橄榄树,需要800至几千元不等的嫁接费用,普通农户较难承受。

  据了解,闽清全县有42000多亩的橄榄种植园,目前甜榄的面积大概占10%。如何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农户增收,是摆在当地政府和各个橄榄专业合作社面前的难题。

  林亦钜和姚新建希望改良更多橄榄树,把优良品种的枝条低价卖给农户,或是干脆赠送,以帮助更多人致富。他们还垫钱请专业公司为久源橄榄设计统一的标识和包装,全力打开市场,提高农户收益。“橄榄还可以提炼浓缩液,可以做酒,药用价值也是公认的,全身都是宝啊!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到我们闽清来,橄榄这个产业就能做得更大更强。”

  目前,闽清县农业局已出台支持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政策,以及扶持橄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每年将通过闽清县橄榄协会组织专业合作社成员、营销专业人员到广东潮汕、上海、天津以及我省莆田等地推销,拓宽橄榄销售市场;在梅溪镇梅埔村,建立闽清梅埔橄榄交易市场,积极引导橄榄种植户和客商进场交易;建立闽清橄榄专业网站,引导较大规模的橄榄专业合作社建立阿里巴巴网上销售渠道。

  专业合作社与政府联手,愿小小橄榄,快快长成大产业!

  记者手记

  橄榄种植是闽清的传统产业,多年来却由于品种单一、价格低廉等原因,无法得到发展。如今,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推动品种改良,拓宽市场,让农户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可见,传统农产品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广现代种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勇于走进市场,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东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