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产优秀电影海报一览
今年8月以来,国产主旋律电影《战狼2》以56亿元的超高票房树起了中国电影的新标杆,其掀起的国内观影热潮即使在暑期档过后仍持续不退。而刚刚过去的国庆档,则凭借24.7亿元的总票房与超过7700万人次的观影量,以接近50%的同比票房增长幅度让业界再次看到了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诚然,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票房高速增长后,我国电影产业在2016年底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尽管如此,行业仍不断寻求突破。可以说,我国电影已经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而这离不开我国电影产业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电影产业各项指标飞速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电影市场空前活跃,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据统计,过去5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从2012年的170.73亿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457.12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0.35%;今年前9个月,电影分账票房更是突破了400亿元,俨然已经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主引擎。
与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相伴的,则是我国电影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2012年以来,全国电影银幕数量不断增长,尤其在2016年,平均每天新增银幕数量高达19块。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电影银幕数量41179块,是2012年的2.14倍,使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电影银幕拥有量最高的国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银幕数量已接近4.8万块,超过整个北美地区总和稳居全球首位,进而有力地确保了我国成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影市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全国3D银幕数38377块,占银幕总数的86.26%,其中巨型银幕(IMAX和中国巨幕)总数已达616块,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此外,早在2015年我国就实现了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目前县级影院银幕数已达17720块,占全国总数的39.83%。可以说,影院建设实现了大中小城市全面覆盖,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与此同时,我国电影观影人次也在过去的5年不断增长。2012年,全国城市观影人次总量为4.7亿;2016年,全国城市观影人次总量则达到13.72亿,5年来城市观影人次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0.99%。“过去5年,中国电影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成为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之一。”一位业界分析人士如此评价。
我国电影工业化体系也初见端倪,如电影工业园区、后期制作、互联网售票、宣传营销以及电影衍生品市场开发等都在逐步完善。尤其是视频网站建设,已成为助推和改变电影营销和发行方式的新渠道。据统计,2016年全国视频网站付费用户达7500万,用户中相当一部分是基于电影观赏。其中,部分电影网络版权销售甚至超过1000万美元。
此外,在扩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影“国家队”等国内电影龙头企业不断放眼全球,谋求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产业的话语权,不断开拓与国外合作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电影海外销售收入达38.25亿元,是2012年的3.6倍;2016年,更是启动了“中国电影,普天同映”项目,为我国优秀的电影作品走向欧美等主流院线提供了更多可能。
电影创作格局日益多元化
某业内专家曾提醒中国电影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不能光看漂亮数字,广大电影工作者需要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内涵、有深度的好作品。”而从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众多题材电影作品来看,中国电影正在由“产业的黄金十年”走向“创作的黄金十年”。2012年以来,在类型化影片创作过程中,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多部具有崭新风格、样式、题材的作品,这些影片不仅在业内上获得巨大关注,更调动了全社会对国产电影的观影热情。
从《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再到今年上映的《战狼2》《建军大业》,一批深受观众喜爱,同时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国产优秀影片的出现,为实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白日焰火》《百鸟朝凤》《冈仁波齐》《二十二》等国产艺术电影进入院线,则为观众提供了更多观影选择。此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优秀国产动画电影的陆续诞生,更是展现出了不竭的创新活力。
业界认为,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电影创作的提升和进步,也反映出我国电影正在形成“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创作格局。“不仅有漂亮的数字,更有诗意的创作。”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通过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中国电影不仅满足了观影人群差异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还与中国观众建立了更加紧密、良性互动的关系。”
当然,丰富、优质的作品创作离不开优质人才的培养。5年来,在国家多种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电影行业培养出了一大批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制片人。这些新鲜的面孔,不断为行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并与老一辈中国电影人一道,推动国电影事业的日新月异。
电影市场走向规范化发展
不可否认,在过去,由于缺乏细致规范和有效机制,偷瞒报票房等市场乱象成为困扰我国电影市场良性发展的障碍。为此,今年3月1日,有关部门宣布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该法案对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提炼,并以法律的形式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意味着我国电影将在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环境中迎来新的机遇。
《电影产业促进法》甫一正式实施,电影管理相关部门便在3月20日对首批326家2016年以来瞒报票房收入的影院实施了严厉处罚。此举被视为《电影产业促进法》施行后规范市场的“第一记重拳”,引发业内强烈反响和社会广泛关注。在业界学者看来,《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立法目的在于规范电影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通过简政放权、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电影整体发展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水平。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所言:“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认真做内容生产,鼓励题材创作、内容创新,提升影片质量,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电影市场的问题审视与路径选择,必须有法可依。”
短短半年,《电影产业促进法》对行业的规范作用和推动效应已开始逐渐凸显。随着规范发展成为常态,我国电影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质变,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必将加速升级。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