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一代宗师”去世,居功至伟,但网络热度竟几近为零!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7-08-28






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8月8日7时29分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中国电子显微镜事业的先驱者”“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开拓者”“我国金属物理专业的奠基人”“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这所有的荣誉和称号,都属于同一个人——柯俊。

国际同行称他为贝茵体先生(Mr.Bain),因为他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

 

 

图片来源:光明网

柯俊博士毕业后,取得伯明翰大学的终身教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回到祖国。

他向挽留他的外国朋友说:“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尽管生活条件远远比不过英国和美国,但是物质生活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

心中装着祖国,装着人民,而丝毫不考虑自己的生活条件。这种爱国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但现在,不少人更关注的却是各种花边新闻。而对国家有着巨大贡献、曾被誉为世界级“一代宗师”的柯俊院士逝世却鲜为人知,热度几乎为零。

一篇《娱乐圈又一对低调情侣疑分手》,评论几分钟就过了1000条。

同一新闻平台——

8月9日发出《“贝茵体先生”柯俊逝世,走完百年钢铁人生》,十几天过去,评论量为0!

8月15日发出《为柯俊先生献花,道一声“柯老,您一路走好”》,几天过去,评论量为0!

8月20日发出《沉痛悼念材料大师,柯俊院士》,几天过去,评论量为0!

很多新闻平台、很多网友,对知名、不知名的娱乐明星关注太多,对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关注太少,甚至对改写中国科技实力、让中国赢得世界尊重的大牌科学家,都关注太少!

不禁让人感叹,曾为国作出贡献、让中国科技走上一个新高峰的知名院士,其一生的荣耀竟然不如一些娱乐圈人物的绯闻。

 

 

图片来源:光明网

据报道,柯俊院士生前留有遗言,躯体捐赠给母校武汉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柯俊院士,一辈子为了祖国、人民活着。

抛弃优越的生活、科研环境回国,是为了祖国和人民。去世了,还要用自己的遗体,为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尽最后一份力!

在最美最安静的地方展示生命的意义,101岁的柯俊先生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柯俊院士的一生,可以说是光芒四射的一生,是为国为民奋斗的一生。

1951年,柯俊院士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面对着巨大的诱惑,他谢绝美、德等国邀请,利用这项技术为中国发展了高强度、高韧性贝茵体结构用钢,可以说是为我国科技进步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像柯俊院士等老前辈的筚路蓝缕,我们今天众多领域需要的冶金材料、新材料,或许无从谈起。

除了科学成就,柯俊院士还可谓“桃李满天下”。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是柯院士的“亲学生”。在他的记忆里,柯俊院士总是保持着绅士风度,永远衣着得体。

 

 

潜伟。图片来源: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让潜伟印象最深的是柯俊院士指导他修改论文的过程,从初稿到成稿,足足改了7次!

就在答辩的前一天,柯俊院士还发现了论文的几处小错误,特地打电话叮嘱。

但在严谨的教学生活之外,柯俊院士却是个随和温厚的老人。

原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褚幼义曾与柯俊院士共事,他说:“(柯俊院士)很愿意和学生交流,为人非常随和。我时常到家中请教,每次离开,柯先生都要送到门口。”

有一次,在柯俊院士百岁寿诞时,褚幼义到他家里拜访。临别时,已经百岁高龄的柯俊院士依旧坚持起身相送。

这一切,无不是柯俊院士一生的贡献

        国家从来不会忘记为祖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那我们便更加不该忘记。
 
  曾经,我们耳熟能详的是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隐姓埋名而感动。那时的我们,梦想是长大之后当一名科学家,立志好好学习,学成报国!
 
  而现在,很多人却对黄大年、柯俊、朱英国等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一无所知,甚至连他们去世都没有引起丝毫在意!
 
  曾经,我们在听到国家的核弹爆炸、卫星升空的时候,是何等的骄傲和欢腾。
 
  现在,很多媒体对明星绯闻铺天盖报道,却忽视了诸多科研项目的重大突破。
 
  要知道,百年前的耻辱,是靠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洗刷干净的!这一切,我们作为后人,都不应该忘记。因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无数个如柯俊一样的科学家、建设者们的默默奉献!
 
  今天,便让我们尽绵薄之力,缅怀他们。
 
  科学家不会主动宣传自己,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和他们做出的贡献!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国家柱石和民族脊梁!
 
  科学家不会主动宣传自己,但是我们不能少了对他们的致敬!同意的点赞致敬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朗读者》第一季收官 240篇"10万+"热度不止在荧屏

    “有人说,青春是那么美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消逝得太快,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拼劲全力,好好生活。感谢收看《朗读者》,明年再见。”说完这段告别词,主持人董卿转身离开,舞台上大门也缓缓关闭……
    2017-05-08
  • 这一代“传统派”艺术大家证明了中国画是进步的

    这一代“传统派”艺术大家证明了中国画是进步的

    今年适逢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包括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学术展览、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座谈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陆续在北京、杭州、宁海等地展开,回顾潘天寿先生的艺术贡献、文化贡献、教育贡献。在专家学者看来,以如...
    2017-08-29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