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8月8日7时29分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中国电子显微镜事业的先驱者”“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开拓者”“我国金属物理专业的奠基人”“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这所有的荣誉和称号,都属于同一个人——柯俊。
国际同行称他为贝茵体先生(Mr.Bain),因为他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
图片来源:光明网
柯俊博士毕业后,取得伯明翰大学的终身教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回到祖国。
他向挽留他的外国朋友说:“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尽管生活条件远远比不过英国和美国,但是物质生活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
心中装着祖国,装着人民,而丝毫不考虑自己的生活条件。这种爱国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但现在,不少人更关注的却是各种花边新闻。而对国家有着巨大贡献、曾被誉为世界级“一代宗师”的柯俊院士逝世却鲜为人知,热度几乎为零。
一篇《娱乐圈又一对低调情侣疑分手》,评论几分钟就过了1000条。
同一新闻平台——
8月9日发出《“贝茵体先生”柯俊逝世,走完百年钢铁人生》,十几天过去,评论量为0!
8月15日发出《为柯俊先生献花,道一声“柯老,您一路走好”》,几天过去,评论量为0!
8月20日发出《沉痛悼念材料大师,柯俊院士》,几天过去,评论量为0!
很多新闻平台、很多网友,对知名、不知名的娱乐明星关注太多,对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关注太少,甚至对改写中国科技实力、让中国赢得世界尊重的大牌科学家,都关注太少!
不禁让人感叹,曾为国作出贡献、让中国科技走上一个新高峰的知名院士,其一生的荣耀竟然不如一些娱乐圈人物的绯闻。
图片来源:光明网
据报道,柯俊院士生前留有遗言,躯体捐赠给母校武汉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柯俊院士,一辈子为了祖国、人民活着。
抛弃优越的生活、科研环境回国,是为了祖国和人民。去世了,还要用自己的遗体,为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尽最后一份力!
在最美最安静的地方展示生命的意义,101岁的柯俊先生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柯俊院士的一生,可以说是光芒四射的一生,是为国为民奋斗的一生。
1951年,柯俊院士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面对着巨大的诱惑,他谢绝美、德等国邀请,利用这项技术为中国发展了高强度、高韧性贝茵体结构用钢,可以说是为我国科技进步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像柯俊院士等老前辈的筚路蓝缕,我们今天众多领域需要的冶金材料、新材料,或许无从谈起。
除了科学成就,柯俊院士还可谓“桃李满天下”。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是柯院士的“亲学生”。在他的记忆里,柯俊院士总是保持着绅士风度,永远衣着得体。
潜伟。图片来源: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让潜伟印象最深的是柯俊院士指导他修改论文的过程,从初稿到成稿,足足改了7次!
就在答辩的前一天,柯俊院士还发现了论文的几处小错误,特地打电话叮嘱。
但在严谨的教学生活之外,柯俊院士却是个随和温厚的老人。
原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秘书长褚幼义曾与柯俊院士共事,他说:“(柯俊院士)很愿意和学生交流,为人非常随和。我时常到家中请教,每次离开,柯先生都要送到门口。”
有一次,在柯俊院士百岁寿诞时,褚幼义到他家里拜访。临别时,已经百岁高龄的柯俊院士依旧坚持起身相送。
这一切,无不是柯俊院士一生的贡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