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音理乐——汤云理琵琶音乐会”人气之高,售票之火爆,连汤云理本人都有些吃惊。
7月29日,这台音乐会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登台,早在6月就售罄了门票,连加座票也在第一时间一抢而空。汤云理将其中一部分原因归为观众的厚爱,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剧院本身人气旺,“剧院比较新,演出规格高,积累了一批忠实的观众。”
拓宽琵琶风貌
“云音理乐”分四个篇章,对琵琶这门外来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做了阶段性呈现。
汉代是琵琶经由丝绸之路,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开始,音乐会首章便将带领观众展开对汉代的想象;唐代是琵琶高度发达的时期,二章展现的正是华丽的唐风;借由近代国乐改革家刘天华的《改进操》、90后作曲家李博禅的《品》,三章抒发了近当代人的音乐理想;四章则以一支宏大的琵琶协奏曲《幻想伎乐天》做结。
和传统琵琶音乐会不同,“云音理乐”即将上演的7首作品,有5首是近年新创的曲子,完全不给人老旧的印象。
“说到琵琶,大家最熟悉的是《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但进音乐厅如果只听这些,观众对琵琶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汤云理感慨,传统琵琶曲最经典的要数“南北派十三大套”,但这个体量并不足以支撑演奏家长期开独奏音乐会。借由“云音理乐”,他希望对琵琶的历史做一次梳理,也让观众对琵琶风貌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在他的印象里,观众愿意听新作品,对新曲的接纳度也越来越高,“新作品或许会有不足,它的推广需要时间检验,但还是要有这么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入门难,成师更难
汤云理最为人熟悉的身份是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而他走上琵琶之路,纯属偶然。
汤云理还记得,1980年代中国开始兴起素质教育,少年宫成了青少年拓展素质教育的好去处,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启蒙老师董亚。
董亚发掘了汤云理的天赋,并将他引上专业学琴之路。汤云理一路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晋升至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最后又从中央音乐学院捧回一个硕士学位。
汤云理的求学之路顺风顺水,然而直到入读本科,师从李景侠教授,他才真正喜欢上琵琶。
“我最开始学琴没有太大的主观能动性,演奏上也没有体会到很多乐趣,觉得自己弹得不好听,和琴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李老师让我体会到了琵琶的音色美感,从此打开了音乐大门。”
汤云理坦言,在弹拨乐器里,琵琶是最难学的,因为它的左右手演奏技法太多,单是右手的技法就多达几十种,且对每一根手指都有要求,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配合,极难掌握。
也因此,学琵琶的人要远远少于学古筝、二胡、笛子的人,一是太难,二来教琵琶的老师也不够多,普及起来有难度。
“学古筝的人为什么多?因为刚上手就很好听,可以弹一些朗朗上口的旋律。另外,器乐的演奏方式也不一样,琵琶要放在两腿之上,小朋友好动,很难将它固定,在抱琴的姿势上首先就设置了一个难度。古筝相反,它就放在那,不用和身体接触,也不会影响人的行动。”
琵琶入门难,成师更难,汤云理倒也不觉得寂寞。音乐会准备期间,他每天至少练琴五六个小时,因为有新曲子,他必须维持这样的练习量,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最近,一部讲述民乐、西乐之争的《闪光少女》在民乐圈里刷屏。隶属中、西两个阵营的学生,用二胡斗小提琴,扬琴斗钢琴,最后唢呐一出,西乐连忙甘拜下风,关于民乐西乐孰优孰劣的争论再次复发。
关于中西音乐,汤云理有自己的看法,“民乐不用逆袭,自有自己的韵味和音乐魅力,没必要总和西方音乐做比较,脚踏实地按照自身的音乐规律健康传承发展就好。”在他的观察里,国人越来越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民乐器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已然有回暖的迹象。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