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说2017》总播放量突破1.2亿 高晓松分享"文化干货"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徐颢哲    时间:2017-07-07





 

 高晓松在见面会上与《晓说》的观众合影。


  “希望大家听我说了这么多,别再说‘选择吴彦祖’。”昨日下午,《晓说2017》见面会现场,高晓松在快结束时的这句自我调侃,引发哄堂大笑。高晓松所指的是最近网络上热烈讨论的“女生的世纪难题”:有趣的高晓松和无趣的吴彦祖,你选择谁?大部分女网友在盛赞了一番高晓松后,都选择了吴彦祖。近几年频繁出现在《奇葩说》《晓松奇谈》等综艺节目中的高晓松,早已对被开玩笑习以为常。


  今年4月7日,高晓松携脱口秀节目《晓说2017》回归优酷,节目形式依旧简单如初:一张桌子一把椅,一把扇子一张嘴。当网络综艺在追求体量越来越大、花样越来越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晓说》显得特立独行,从未选择大打“颠覆式创新升级”概念,用高晓松的话说就是“这个世界大家都太想改变了,大家都在改变的时候,有一个节目不变,也挺珍贵的”。


  47岁的高晓松距离知天命的年纪还有3年,在岁月的洗练下,他自称完成了“一粒米”的成长,一粒米虽然渺小,但也接受了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时候不能停下脚步,希望在《晓说2017》中跟大家分享这5年来的成长。”他也直言,5年对一个选秀节目来说是很漫长的,大部分综艺节目都有它的周期,“但5年对一档脱口秀节目来说,就是刚开始,全世界好的脱口秀风靡30年是很正常的。”


  提及《晓说》的变化,高晓松直言,2012年经常说着就“说没边了”,或者喜欢奇技淫巧,各种雕虫小技觉得拿过来很有意思,“现在越来越知轻重,这也是我们节目做到现在很重要的原因。”他也自陈,这5年自己学会了从更大的角度、更全的维度看待事情,这是自己很大的成长。


  只看数据,确实挺令高晓松满意。《晓说2017》至今总播放量已突破1.2亿,豆瓣评分稳稳保持在8.9分的高分。播出的三个月间,高晓松拿着自己标志性的小折扇,和大家分享《金瓶梅》的严肃研究,聊自己与朋友的胶片和唱片故事,畅想未来世界的样子,窥探鲁迅先生学识一隅。通俗有趣的解读或者表达,让满满的“文化干货”也变得生动而幽默起来。而令高晓松感到非常自豪的是,讲《金瓶梅》的那期节目播出后,他收到了世界一流大学发来的一起做研究的邀请。


  《晓说》以一以贯之的高信息量吸引观众,而高晓松本人是如何读书以保证阅读量,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因为工作关系需要频繁飞行于中美之间的高晓松,每个月最起码要飞行50个小时,这给了他大量静下心看书的时间。而从小养成不看书就没法睡觉习惯的他,强迫自己提前几个小时关机,然后踏踏实实看书。曾在微博上无比活跃的高晓松,如今也开始逐渐不看微博了,“我发现自己有一阵子迷失了,每天看微博又看评论,结果花了40多万字的阅读时间看微博,相当于三本书。”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携手共建,同心同力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

    携手共建,同心同力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

     4月21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总编辑王其团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与该院副研究员杨明刚同志就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做了深刻的探讨,并诚挚邀请杨明刚副研究员为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的高级顾问。
    2017-04-21
  • 光明日报评:文化综艺节目勿忘推陈出新

    社交媒体时代,判断一档综艺节目是否火爆的标准变得异常直接:一看视频网站播放量,二看网友评分,三看登上微博热搜榜的频次,四看微信公众号的解读有多少。
    2017-05-03
  • 数字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不求原物长存。”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如是说。这是对百余年来社会各界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争论的最好注解。
    2017-05-04
  • 中国水墨在文化建构中何为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水墨艺术进入到一个不断反思、变革、创新的阶段,一大批艺术家积极探索、实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当代水墨风貌。
    2017-05-04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