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切不可“厚古薄今”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凡夫    时间:2017-06-27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长期存在着“厚古薄今”的错误思维定式。尽管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很多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遭到损毁、破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从历史形成看,在我国文化遗产的大家庭中,红色文化遗产无疑是最“年轻”的。这就使得人们往往很难把一条粉刷在偏僻乡村墙壁上斑驳褪色的红军标语和一座低矮简陋的革命烈士故居,与重要革命文物联系在一起。正是这种“厚古薄今”的观念,使得很多承载着厚重历史内涵的重要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遗产遭到损毁、破坏。更有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党和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造就和遗留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据2015年完成的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数据,全国革命遗址就达5万多处。这些红色文化遗产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见证了国家民族的复兴之路。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承载了一段苦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都凝聚着革命先烈、爱国志士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它们是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高度的认同感,对构建当代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国家民族认同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红色文化遗产与古代文化遗产一样,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弥足珍贵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也同样需要积极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绝不能因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历史感”,而忽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正因为如此,在两办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将革命文化资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加强革命文化纪念地保护,加强革命文物工作,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利用。


  平心而论,限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各种主客观条件,我们很难能够使散落各地的每一处革命遗址和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得到妥善有效的保护。但从意识和观念上来说,我们必须首先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对革命历史和革命文物要怀有敬畏之心,不可亵渎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客观地说,文化遗产保护,仅仅靠文物部门是不可能真正妥善解决的。必须从全方位入手,全社会联动,加大宣传力度和制裁惩罚措施,在提高全民保护红色文化遗产意识的基础上,对那些敢于顶风而上的个人和单位,及时采取各种惩治措施,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以改变目前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尴尬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民族的文化链条才不会发生断裂,我们才能够无愧于历史和告慰先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数字化,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不求原物长存。”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如是说。这是对百余年来社会各界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争论的最好注解。
    2017-05-04
  • 我国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记者邱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2日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7-05-13
  • 我国世界遗产已达50项居世界第二

    记者日前从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通气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
    2017-05-15
  • 从一碗红米饭看与农业劳作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

    从一碗红米饭看与农业劳作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7年4月的一天,在世界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我们热切地捧起那碗刚出锅的红米饭,准备犒劳一日的行走。一对外地老夫妇在小店里抱怨。老大爷说,你们的饭太难吃,像石头一样硬,咯牙!
    2017-06-23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