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家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思考,花费大量的心血探索油画与中国画融合的种种可能。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徐悲鸿、刘海粟、关良、常玉、潘玉良等艺术家便创作出大量带有鲜明中国写意精神的作品。在杭州艺专的体系中,出现了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吴大羽、苏天赐等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和国际影响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罗工柳、詹建俊、靳尚谊等艺术家不断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被几代油画家们所看重。日前,“文脉传薪——2017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120余幅油画作品,集中呈现写意油画学派创作的整体面貌,具有汇集最新成果、推动学术研究的意义,同时也为全国艺术家提供了交流和研究的平台。
“文脉传薪”系列研究展开始于2015年,相继在全国多个省市美术馆巡回展出,受到各地观众欢迎的同时,带动了各地艺术家们的参与。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画面内容的多样性也充分体现出其价值认同的广泛。此次展览在2016年展出的50位代表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邀请各地中青年艺术家参展。展览分为意韵、意写、意象、意境、意念5个部分,分别呈现出创作者在油画本体语言和造型方式上的探索,体现油画材料的创新性应用与中国传统文脉的关联。由关山月美术馆、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和岭南画院共同主办的此次展览,同时也得到了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和鄂尔多斯市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支持。
写意油画并不是僵化的概念或者特定的风格样式,它始终处于开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表示:“‘写意油画’的本质支撑和内在学术理想是‘写意精神’,这也是许多画家在探索上持续投以热情的根本动力。作为中国艺术传统的重要特征,‘写意’的内涵博大精深,包含了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的交融,也展现了具有东方文化属性的语言特征。许多艺术家一方面投身自然,面向丰富的现实生活,在作品中表达出鲜明的现实感;另一方面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视觉方法论上汲取营养,在学术文脉上展开实践的传承与探索,由此形成了‘写意油画’学派丰富的个体成果和整体的蔚然风气。”面对当代艺术在媒介和观念上的不断挑战,如何梳理传统文脉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并向国际艺坛提供中国文化的贡献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范迪安、戴士和等为代表的中国油画家明确提出要坚持走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油画道路,要使中国油画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并把这种学术理想付诸实践和研究。“写意油画”的提出,既是时代所需又是历史的必然,它把中国写意精神融汇到油画创作中,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形成艺术家的个体语言风格,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
据悉,展览将展至7月4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