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举行 国产剧与观众一起天天向上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曹玲娟    时间:2017-06-15





  在美剧频频口碑炸裂、日韩剧陪伴一代年轻人青春成长的背景下,年轻一代谈起国产剧时,嘲讽多于肯定。当然,大家也承认,尽管国产剧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大浪淘沙后,还是留下了为数不少的艺术精品,如早期的《红楼梦》《围城》《康熙王朝》,近年的《潜伏》《甄嬛传》《士兵突击》等。


  既不志得意满,也不妄自菲薄。日前,第二十三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在沪举行,现场嘉宾以“中国电视剧如何体现文化自信”为题展开讨论。嘉宾们指出,当下中国电视剧创作走出各类误区的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牛鼻子——拍出自己的中国范儿。


  如何跟上观众审美


  电视圈流传一种说法,如今拍电视剧,需要抓住90后、00后群体的胃口。究其原因,大量电视剧需要依赖视频网站的购买获取经济回报,而视频网站的主要受众是新一代年轻人。“现在90后、00后观众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影视剧必须给他们最好的东西,在制作上有非常高的要求。”制作人周丹说。


  “不要小瞧这些年轻的用户,他们有非常好的审美。所以我们也会用用户的淘汰标准来提高筛剧的能力。”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表示。


  上海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感慨,如今的观众,被部分粗制滥造的电视剧逼出一身本领,知道什么是抄袭,什么是似抄非抄的“融梗”;学会了分析“抠像式后期”,也能分辨出镜头另一边的明星是真人还是替身。“观众‘天天向上’,我们的部分制作却依旧是快餐制作:模块式剧本、挂名导演、轧戏主演、‘急就章’后期制作。”


  快餐制作,走缩短项目周期的捷径,输的是长远口碑。在王磊卿看来,随着中国观众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必将倒逼中国电视剧制作水平迈上新台阶。“今后,中国电视剧学习海外优秀电视剧,不能停留在翻拍剧情上,而是对标海外优秀制作公司,建立符合我们国情的电视剧制作全流程技术标准,要崇尚专业,全面提升制作技术。”


  “90后、00后和我们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最主要的是接受的外部信息和传统的信息不一样。”作家马伯庸感慨,“他们从小看着全球最顶尖的艺术家的电影、电视剧长大。对我们制作人来说,一定要做得更好,才能满足90后、00后们的审美需求。”


  如何不负好时光


  尽管我们有金字塔尖的精品剧,但不可否认,大批国产剧仍居于品质区的底端,甚至出现了整部剧为保证有明星加盟,大量依靠“抠像”呈现画面的个例。有的编剧甚至吐槽:“过去是拍戏,现在是游戏。”


  “现在太多剧目,拟个大纲、造个概念就要开发,这样就很有可能生产出一个没有养分的快餐式产品。我们认为,这样的快餐没有生命力,是浪费资源、浪费时间、浪费财力。”王娟介绍,腾讯视频对外提出的价值主张“不负好时光”,其实就是要注重有着时代温度和审美的精品内容。“我们需要考虑的是给这些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感受到‘好时光’。”


  完美世界影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廉洁也非常重视精品战略:“互联网平台持续崛起,用户内容消费水准、意愿的提升,都助推着影视及泛娱乐行业持续增长。不同领域、不同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表现在内容精品化、用户年轻化、渠道多元化、生态泛娱乐化、国际合作纵深化等五个方面。”


  细究起来,成功的国产剧背后,都有人们熟悉的文化因素在起作用。《欢乐颂》直面大都市新移民在职场和婚恋夹缝中的困境;《琅琊榜》在虚构的庙堂之争中彰显了传统智慧和品格;即便是观众追看的古装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有来自于中国式的古典意境与传承自《楚辞》《山海经》的中国式想象力。毕竟,脱离优秀文化根基的电视剧创作,如同无源之水,难出精品。


  编剧王丽萍创作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是首部进入非洲的国产剧。她说,优秀文艺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我们还是坚持原创,坚持现实主义题材,坚持在作品里面反映真善美,这也是我们表现文化自信的一个方面。”


  导演毛卫宁是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他说:“我特别希望我们的电视剧能更多地表现我们的生活。”在毛卫宁看来,改革开放初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国产剧,“那时候的现实主义作品,跟公共生活是有关的,后来发展到了日常生活,到今天表现私人生活,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上的倒退。我特别希望我们的现实作品重新去关注公共生活,重新通过反映中国人生活本身,反映中国的社会本身。”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