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一色的小伙儿 全男班昆曲是噱头还是复古?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牛春梅    时间:2017-05-22





《牡丹亭》昨晚在正乙祠老戏楼演出,金谷饰演杜丽娘(左)。

  正乙祠戏楼初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昆曲诞生于明代中叶,两者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昨晚,再现昆曲300年前原始风貌的全男班昆曲《牡丹亭》在正乙祠戏楼上演,在老戏楼里演老戏,别有一番意趣和韵味。

  演员班底

  全男班演昆曲风格更纯粹

  从杜丽娘到春香,从夫人到老爷……舞台上清一色都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小伙子,这版《牡丹亭》算得上是国内“海拔”最高的昆曲《牡丹亭》。

  虽然演的是老戏,表演者也不是昆曲名家,但这次《牡丹亭》演出公告刚贴出没多久,票就基本售罄。这么一出老戏为什么能够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可能全男班这个提法吸引了不少人吧。”全男班发起人、主角杜丽娘的饰演者金谷说,“其实全男班并不是一个噱头,我们只是恢复了昆曲最原始的风貌,在昆曲的巅峰时期男班和女班就是分开演出的。”

  金谷并不是科班戏曲演员,他十几岁开始跟随著名乾旦艺术家陈宝贤业余学习京剧,2006年又师从昆曲名家张卫东学习昆曲和国学。与普通戏曲演员不同,北大研究生毕业的他会想得更多,“学戏的人很多,演出的人也很多,那我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有一次他和张卫东老师在欧洲演出《牡丹亭》,他演杜丽娘,张老师给他扮春香。虽然现场并没有字幕,只有一个剧情简介,但观众都看懂了,也体会到了乾旦艺术的精妙。回国后,因为老师年龄太大,金谷只能找一位师姐和他搭戏,“我很快就发现这样的组合有一个问题,男孩和女孩从面貌到身体线条完全不一样,放在一起显得很牵强,好像同台的两个人表演的不是一个剧种的戏。”

  老师张卫东也跟他说过,昆曲最巅峰的时期都是男女班分开演的,因为这样艺术表达更纯粹。老师的这句话启发了金谷,让他决心打造一个全男班社。

  金谷认为,全男班是种美学概念,是为了呈现更为纯粹、精彩的表演。“真正的乾旦的存在就应该在全男班的背景下,而不是男性饰演的旦角和女性饰演的女性角色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乾旦的表演有假定性前提,更为写意,而坤旦的表演更写实,他们在同一个舞台上,就像国画和油画在一幅画中,风格是割裂的,戏也就很难好看。”

  外界误解

  乾旦不等于男人“娘娘腔”

  道理讲明白很容易,但是要组建全男班并不容易。虽然戏曲史上出现过一批大师级的乾旦,但如今,优秀的乾旦演员已是凤毛麟角,作为一个民间剧团想要凑齐昆曲“全男班”更不容易。2016年,“全男班”首次公演在山东济南的一家老戏院进行,演员都是临时组合在一起的。

  凑一个全男班很困难,不仅因为现在学习乾旦的男孩子少了,而且真正合格的乾旦学习者更少。“过去很多人对乾旦有误解,觉得乾旦就是有点娘娘腔的男人。其实我找了很多人,张老师都不愿意教,因为他要求乾旦台上台下必须有反差,台上可以妩媚,但台下必须有男人样,可是好多人要么是在台上太男人,要么是在台下太女人。”金谷说,传统戏曲选择乾旦主要标准就是面容清秀,有小嗓,适合作为一个媒介去饰演女性,“他要能站在创作者角度去体会女性角色的内心,而不是说他就像一个女性。”

  此次演出《牡丹亭》,金谷又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其中既有戏曲专业的学生,也有像他一样自己拜师学艺的民间传承者。他说,这次组合的一大亮点就是剧组演员身高都超过一米八,“这种身高的演员在一般的剧团也很难生存,戏曲演员大多不高,一米七就算是高的,一米八的就很难找到搭档演戏了。”

  除了全男班,这版《牡丹亭》在表演上也尽可能接近昆曲的原始风貌。传统戏曲演员表演状态是向下沉的,西方舞蹈是向上的,近些年受西方舞蹈的影响,有不少戏曲演员在台上也带着舞蹈范儿,在发音上也受到西方声乐发声的影响。而此次《牡丹亭》演出的动作编排都是按照明朝旧貌来的,演出现场也完全不插电,伴奏就靠传统的三弦、笛子,“这就能体现全男班的优势,不插电,乾旦的声音也是可以亮堂的,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能够听清楚。”

  古戏楼里,咿咿呀呀的水磨腔没有丝毫电声的加工,伴奏虽不复杂,但三弦、笛子等乐器散发着中国民乐独特的魅力,这种表演现场让不少观众感觉自己穿越到了从前。“现在国人做什么都讲究原生态,我们现在做的其实就是原生态的昆曲。”金谷说。

  文化创新

  圈外人做戏曲没有包袱

  “要从中国文化的层面去看待戏曲,要探讨戏曲对大家的心灵有什么作用。”对金谷来说,打造全男班演出昆曲,并不仅仅停留在戏曲层面,而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分享。其实,近几年,他除了演出,还一直在开展一个叫“戏道”的课程。

  这个课程的受众相对水平高,是对传统国学、文学、哲学、美学感兴趣的学员。金谷的课程并不是循着老规矩教他们戏曲的手眼身法步或唱念做打,而是独辟蹊径地教学员从戏曲的角度去看待生活,破解生活中的烦恼,发现戏曲对当代人生活的作用,“我不只是把戏当成戏来教,而是用戏曲基本功的训练方法教他们怎么用眼睛去看人,兰花指在生活中怎么运用才更符合中国人的气质。”

  金谷的教学中将哲学、美学和戏曲基本功融合在一起,应用性很强,从来没看过戏的人也觉得很受益。他对戏曲的开掘,显然与传统戏曲人大不相同。他说,白先勇对自己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北大读研的时候,金谷曾参演白先勇主导的校园版《牡丹亭》。他发现,这个版本的《牡丹亭》无论是音乐、舞美还是灯光,都是全新的,而这些都源于白先勇作为一个戏曲圈外人来做戏曲的理念。“现在戏曲的发展非常需要圈外人来一起做,因为圈内人有太多历史包袱,圈外人则无所谓包袱,可以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去看戏曲,更利于戏曲的发展。”

  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一场精彩的演出结束了。但这个昆曲全男班要走的路还很远。金谷希望能够得到相对充裕的资金,让全男班团队稳定下来,发掘更多传统作品。“我相信我们的全男班是有市场有土壤的,在这样的土壤中才能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心里装着民艺:纪念张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心里装着民艺:纪念张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时序丁酉,张仃先生诞辰百年。回顾先生走过的近百年历程,历史文化风云激荡,社会演进变迁波澜壮阔,民间艺术经历了“五四”时期的价值发现、延安文艺运动中为人民服务作用的发挥、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阶段对国民经济的支撑,...
    2017-03-22
  • 潘玉良成功在于自然地融合东西方艺术

    潘玉良成功在于自然地融合东西方艺术

    近代美术史多为男性画家,女画家比较罕见。即使比较罕见,但也不乏杰出者,其中有一位不但杰出,还有不少传奇色彩。她,就是潘玉良。
    2017-03-22
  • 工艺美术亟待做好传承保护与发展

    工艺美术亟待做好传承保护与发展

    工艺美术作品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成果。从古至今,工艺美术作品始终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高科技发展水平及文化消费需求。工艺美术既有传承传统的一面,更有发展成长的一面。
    2017-03-22
  • 艺术教育勿忘“隐性课堂”

    笔者总是在想,艺术教育如此宽泛的一个领域,需要怎样的老师来教授,又需要怎样的保障机制来推进?在几年的时间里,我用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不断积累的科研、项目,不断佐证“艺术教育是什么,如何做?”得到的回答是——勿忘...
    2017-03-22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