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新力量”异军突起 产业孵化多方面多层次人才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票房从2012年的170.73亿增长到2016年的457.12亿,今年前九个月分账票房已经突破400亿元,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主引擎。
 
  五年来,全国银幕数量不断增长,2016年我国银幕以平均每天新增19块的速度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银幕数量41179块,是2012年的2.14倍,超越美国成为银幕拥有数最多的国家。2017年3月,我国银幕数达到44489块,超过整个北美地区,成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影市场;目前全国银幕数已接近4.8万块,稳居全球首位。
 
  五年间,国产影片不断发力,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也在与进口片尤其是好莱坞影片的抗衡中逐渐取得了主动权。2016年全国457.12亿的票房中,国产影片占据58.33%的市场份额,力压进口片。
 
  截至2017年国庆档,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有七部国产影片,这些数字都表明了国产影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电影人有信心也有能力用影像语言树立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信心。
 
  自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电影技术人员等,在这批“中国电影新力量”的推动下,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股新鲜的风潮,不同类型风格的影片接连出现,让观众目不暇接。
 
  2012年底,徐峥自导自演喜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以12.72亿的单片票房成绩首次将单部国产影片票房推至10亿人民币量级,从此以后,国产影片进入“亿元俱乐部”不再是“老大难”,“十亿俱乐部”开始成为一大批有勇气有能力的导演们的新目标;
 
  2013年春节档堪称是国产影片的票房爆发档期,连续多个华语票房纪录被刷新,周星驰导演影片《西游·降魔篇》取得12.47亿元,票房成绩紧随《人再囧途之泰囧》,稳坐华语影史票房第二把交椅,与之同期的《101次求婚》票房也保持在2亿量级。
 
  中国电影市场经过不断的人才培育与孵化后,在2014年迎来了一次新力量的爆发,一大批新导演和新团队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如韩寒(《后会无期》)、郭敬明(《小时代》系列)、邓超(《分手大师》)、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肖央(《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郭帆(《同桌的你》)、陈正道(《催眠大师》)、田羽生(《前任攻略》)、路阳(《绣春刀》)等等。
 
  2015年暑期档,许诚毅导演的《捉妖记》凭借精彩叙事和高工业技术规格赢得观众的喜爱,以24.4亿的票房接替《人再囧途之泰囧》,成为华语影片新的票房冠军。
 
  随后,2016年春节档,周星驰导演的科幻爱情片《美人鱼》吸引了9200多万名观众走进影院,以33.9亿的票房再次刷新纪录。
 
  2017年,刚刚过去不久的暑期档中,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一举拿下近56.8亿票房,从《美人鱼》手中接过了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的桂冠。票房并不能决定影片的一切,但是不得不承认,高票房的背后,是观众对国产影片认可度的提高,也是观众对新兴人才的赞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的孵化功能全面凸显,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电影技术专家等全方位的电影人才不断涌现。
 
  这离不开电影行业内各种新人扶持计划(例如:青葱计划、电影剧本孵化计划、电影局选派数批青年电影人奔赴好莱坞培训等)的支持,也得益于主流观众的更新换代以及不断拓展的市场促使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
 
  近年来,电影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活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协会、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等机构合作,为青年电影人走出国门、树立全球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创造了机会。
 
  徐峥等青年导演赴美国参加“派拉蒙中国电影人才交流计划”;田晓鹏等动画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赴美国参加“迪士尼中国动画电影制作人研讨班”考察学习;中国动画电影团赴韩国参加“中韩动画电影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在两国动画业界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在不久前举行的迎接党的十九大电影宣传发行专题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这五年来,电影产业的八大成就之一,就是多层次地培养了电影人才,“中国电影新力量”脱颖而出。
 
  电影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通过“青葱计划”、电影剧本孵化计划,“中国电影新力量”的品牌建造以及活动的实质性推进,选送了数批青年编剧、导演、制片人到美国好莱坞进行了多轮次的培训。在种种措施的推动下,一大批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制片人、新的电影技术专家等逐步挑起了电影产业发展和艺术创作的重担。
 
  新导演,新气象
 
  中国电影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导演划分方式,那就是代际划分,以代际的方式将中国电影史上的导演们分为六个代际:
 
  建立了中国本土电影雏形的郑正秋、张石川等为第一代;创造了三四十年代社会写实风格的蔡楚生、孙瑜等为第二代;1949年后致力于社会主义语境表达的崔嵬、谢晋等为第三代;1979年后追求影像语言电影化的张暖忻、谢飞等为第四代;1985年后使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等为第五代;9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张杨、王小帅、贾樟柯、王全安等为第六代。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有机会拍摄自己的影片,导演的诞生途径不再只是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一种,更多在国内外艺术院校导演系或是综合类大学编导、戏文系毕业的学生逐渐执起导筒。
 
  恰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所说,“电影界不断深化产业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降低准入门槛,电影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和激发”,不少没有系统学习和摄制经验的“非专业人士”也开始尝试做起导演。
 
  除此之外,一些演员、编剧、摄影等电影人也开始向导演跨界。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了一支异军突起的导演力量,已经不能再简单用代际进行划分,于是,这支庞大的导演队伍,被统称为中国电影的导演新力量。
 
  2012年底,徐峥导演的处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以黑马之姿豪揽十几亿票房,这宣告了新生代导演不容忽视的票房号召力,自此,一支导演新力量的大军高调进入全国观众的视野。
 
  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源于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概念迅速在影视行业升温,“IP”开始得到资本青睐,著名演员赵薇转型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知名网络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以7.19亿票房位列年度影片票房第三名。
 
  薛晓路的导演处女作《北京遇上西雅图》讲述一个“美国产子”的爱情故事,抓住了时下热点,也引发了当年度的一阵观影热潮,最终斩获了5.19亿票房,可谓口碑票房双丰收。
 
  2013年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影片和一位不得不提的导演,那就是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小时代2》,作为一个小说作家转行的编剧和导演,郭敬明对自己的影片拥有绝对的把控力和控制权;《小时代》作为一个超级大IP自带超高话提性和关注度,这一切都让《小时代》备受关注。
 
  影片票房在一片争议声中不断攀升,最终取得了4.88亿票房,可以说,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开启了国内“粉丝电影”的大潮,也让资本见识了IP的强大力量。
 
  2014年,11位新生代导演携新作品站在了“2014中国电影新力量推介盛典”的舞台:韩寒《后会无期》、郭敬明《小时代》系列、邓超《分手大师》、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李芳芳《无问西东》、肖央《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郭帆《同桌的你》、陈正道《催眠大师》、田羽生《前任攻略》、路阳《绣春刀》。
 
  201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产业改革与发展十几年来经验的集中体现和鲜明印证。
 
  田晓鹏、韩延、俞白眉、吴京、徐峥、陈思诚、宁浩、大鹏、闫非、彭大魔、乌尔善、苏有朋、何炅、陈正道等一众电影新力量导演都在这一年交出了自己的导演力作。
 
  尤其田晓鹏导演的国产动画影片《大圣归来》更是引发了中国电影观众的“自来水”现象,口碑发酵,最终造就了《大圣归来》的超高票房神话。
 
  2016年香港导演郑保瑞、林超贤、李仁港等奉献了优秀的电影作品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值得一提的是张一白导演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8.14亿票房拿下了中国内地影史华语爱情片票房冠军。
 
  薛晓路推出第二部导演作品《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实现了对前作票房与口碑的双重超越。青年导演宋晓飞、董旭的《情圣》拿下6.58亿票房,并获得较好的口碑评价。
 
  周申、刘露改编自同名话剧的电影《驴得水》取得较高口碑,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票房。与此同时,国产动画片在本年度有了新的发展,梁璇和张春导演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以超高水准的画面和内涵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获得5.65亿票房。
 
  畅销书作家转行当导演的张嘉佳以一部《摆渡人》获得4.82亿票房,虽然影片评分并不理想,但票房成功再一次证明了IP与粉丝的力量。
 
  2016年度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两位青年导演的作品《盛先生的花儿》和《喊·山》成为最大赢家。
 
  《盛先生的花儿》斩获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新人导演等四大奖项,该片为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朱员成的研究生毕业作品,由知名导演谢飞监制,颜丙燕、王德顺主演。
 
  朱员成将哈金的小说《养老计划》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以现实主义态度直视两代人的情感与命运。朱员成介绍,电影聚焦的是“当下中国历史巨变下城市外来者的归宿”,虽然主题略显沉重,但整部影片叙事流畅,节奏明快,非常吸引人。
 
  作为第二十届釜山电影节闭幕影片的《喊·山》,由青年导演杨子执导,改编自葛水平的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喊山》。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电影将悬疑、犯罪的商业元素与细腻的人物情感很好地结合起来,最终斩获最受传媒关注导演、编剧两大奖项。
 
  2017年中国电影涌现出以吴京为代表的一批渐趋成熟的导演新力量,《战狼2》以近56.8亿的票房成绩刷新华语票房纪录;宋阳、张吃鱼导演的影片《羞羞的铁拳》已经取得超过15亿票房,且仍在热映中;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相较处女作《后会无期》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有了明显的升级。
 
  在跨界导演中,王宝强和李晨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空天猎》先后上映,苏有朋第二部导演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也相较处女作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路阳、大鹏、陈正道、彭浩翔等新力量的中坚导演相继推出新作,一批新生导演如许宏宇、冯德伦、郭柯等都奉上新作。
 
  2017年,法国当地时间5月26日,“中国面对面”系列活动中的“青蓝计划·大师班”及第一届“中国电影新力量”颁奖典礼在法国戛纳举行。在“中国电影新力量”颁奖环节里,王一淳凭借《黑处有什么》获最佳影片奖;张大磊在去年凭借《八月》惊喜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之后,又拿到了一座评审团大奖奖杯;毕赣以《路边野餐》获得最佳导演奖。
 
  除了票房之外,一批如《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冈仁波齐》、《二十二》等具有人文关怀和艺术个性的电影,也获得了更多的生长空间,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五年间涌现出一大批如徐峥、赵薇、王宝强、陈思诚、韩寒、郑大圣、徐皓峰、大鹏、郭敬明、李霄峰、王冉、黄进、杨庆、韩延、路阳、周申、刘露、宋阳、李睿珺、毕赣、王学博、赵祥、詹京霖、郭帆等优秀的青年导演。
 
  不论是文艺还是商业导演,都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有了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环境。更多导演开始主动注重商业与艺术并重,新老导演一同分享电影产业化发展的红利。
 
  从全世界来看,任何健康持续的电影行业都有自身推陈出新的机制。中国电影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对电影新力量的渴求已经从“代”缩小到了“年”。新导演们为电影市场带来了新影片与新气象。
 
  新编剧,新故事
 
  电影行业有一种说法叫做“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编剧在电影中的作用可见一斑。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诸多编剧扶持计划、剧本孵化计划开始出现,并在电影产业的浪潮中为培养优秀的影视编剧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资本市场与中国电影充分嫁接的新格局下,编剧的基础性、底座性和动力性并没有消失,编剧仍然是电影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五年间涌现出如张冀、张嘉佳、冉平、冉甲男、黄丹、陈舒、张挺、袁媛、许波、白铁军等大量优秀的编剧新力量,他们为中国电影的多元化探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其中有一部分编剧逐渐形成与某一导演团队的固定合作关系如苏彪(《煎饼侠》)等;也有一部分如周申、刘露(《驴得水》),李雨禾(《提着心吊着胆》)、徐皓峰(《师父》)等,是导演兼任编剧。
 
  还有一部分在各种编剧孵化计划中诞生的原创编剧,如《追凶者也》编剧张天辉、阳建军等;也有一批编剧是直接由作家转型为编剧,如鲍鲸鲸(《闪光少女》)、今何在(《悟空传》)等。
 
  随着新力量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以张冀(《亲爱的》)、徐皓峰(《师父》)、陈楚珩(《一念无明》)、袁媛(《滚蛋吧,肿瘤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编剧开始走入公众视野。新编剧们在为讲述新鲜的中国故事发挥着自己的能量。
 
  在编剧与导演的关系中,编剧冉平(代表作《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认为,“有些情况下,编剧正逐渐沦为导演的‘工具’。
 
  早先编剧都是自己写,靠着情怀和兴趣创作,现在变成了码台词,纯技术性的创作不是编剧需要做的事情。但当下比较好的现象是,编剧和导演、主创的合作更加密切,自身影响力也更强。
 
  想要影响到合作者,编剧就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同时要有对故事思考的能力。编剧的思考能力获得认同,与合作的创作者产生了共鸣,其他的创作难题和面临的困境也都不是问题。”
 
  在整个电影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国电影的故事创造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赵葆华一针见血地指出:
 
  “近年来,电影产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在制作上过分倚重市场效应,逐渐出现‘以票房多寡论英雄’的局面;在创作上则过分看重娱乐题材,‘凭笑声多少论短长’;在题材上缺少独创性,跟风、模仿等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曾经风光无限的几种类型片也暂时沉寂了。”
 
  面对这些问题,新力量的编剧们也给出了回应,编剧陈舒认为:“大部分刚入行的编剧都是做‘委托创作’,不享有版权。这给年轻编剧创造了很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逐渐熟悉了电影的工业化流程,也明白了电影是团队合作的工种。但时间长了,编剧却发现自己对作品的把控十分有限,从而产生一种无力感和懈怠心理。”
 
  “好编剧应该靠情怀和兴趣创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还能被市场接受。然而,当下的很多编剧却缺乏主动创作的意识和条件。大部分从业者做的是‘不管想不想都必须完成’的命题作文。即便如此,创作还要满足投资方、导演、演员等多方要求,有时写着写着就偏离了原有的初衷。有的编剧甚至沦为码台词的‘工具’,对成片的品质很难把控。”编剧白铁军感慨道。
 
  编剧张冀表示:“中国编剧缺少‘忧患思维’。很多新编剧一上来就谈剧作方法论、节奏、高潮点等,认为有技术、有结构就可以了。然而,电影市场不是‘你给什么,就能回馈你什么’。这种单用技巧堆积出来的剧本,中国观众完全可以看更成熟的好莱坞电影、韩国电影,为什么要看国产电影?所以要加强国产电影的竞争力,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去寻找中国题材,讲好中国故事。”
 
  在寻找中国题材,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想解决这个难题,编剧张挺认为,在写剧本的过程中应当不断追问自己,作品的灵魂究竟在哪里,要表达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电影经典叙事手法,但最终决定观众爱不爱看的关键还是电影的差异性,也就是在经典叙事的基础上,怎样讲好故事。好的故事应该具备情感独特性、文化深度和人文关怀,这些是无法通过技巧实现的。
 
  当下火热的“IP”,虽有一定的民间基础,但趋利性比较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舍弃了一些思想性的内容,而遭到观众和业界的诟病。所以,我们不应只追求市场化和技术现代化,而对价值观部分“视而不见”。
 
  新面孔,新惊喜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升级,一批新鲜的面孔出现在银幕上,为中国电影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虽然“小鲜肉”们一直备受争论,但哪位演员不曾有过青涩的磨砺期呢?
 
  连柏林、戛纳双料“影后”张曼玉年轻时也曾被一些导演认为是“不会演戏的花瓶”,谁又能保证如今演技青涩的“小鲜肉”“小鲜花”们是否正走在通向“影帝”、“影后”的大路上呢?
 
  在中国电影产业轰轰烈烈的进程中,大批如马丽、杨幂、杨颖、赵丽颖、郑爽、江疏影、杨子姗、关晓彤、颖儿、徐璐、张天爱、杨紫、李沁、周冬雨、马思纯、任素汐、春夏、李梦、林允、卢靖姗等优秀的青年女演员。
 
  以及以张一山、欧豪、井柏然、宋洋、刘昊然、张艺兴、吴亦凡、鹿晗、李易峰、张翰、马天宇、赵又廷、李治廷、陈伟霆、吴磊、杨洋、王俊凯等为代表的新生代男演员层出不穷,为中国电影银幕增光添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这些青年演员们正在一次次历练中不断打磨演技,提升自我,不乏大批实力不容小觑的优秀演员。
 
  其中,金马“影后”春夏,拿下多个“新人奖”、“最受欢迎女主角奖”的任素汐,童星出身的杨紫、张一山等都是新生代演员中的实力代表。
 
  最年轻的“谋女郎”周冬雨也在不断尝试多样化的角色,演技获得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与马思纯一起凭借《七月与安生》中的精彩表现获得金马“影后”。出演多部徐皓峰影片的青年演员宋洋也凭借精湛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瑞玛席丹、陈泽耀、丹增晋美等多位青年演员也受到了业内外的关注与好评。
 
  青年演员们有的来自专业表演院校,有的在各大选秀节目中收获大批粉丝后进军电影,有的是在多年的表演中一路摸索,最终走到观众面前。
 
  不管哪一种方式,这些青年演员都经历过一些历练,也都需要继续成长。这些青年演员们青涩的面容新鲜了国内的大银幕,为中国电影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为自己收获了一大批不同年龄层次的“粉丝”。
 
  李易峰、马天宇、欧豪等新生代男演员是由选秀节目走到银幕的演员代表,相对专业表演院校出身的青年演员而言,他们的表演经验相对不足,但是参加选秀比赛的经历为他们积累了大批粉丝和拥趸,粉丝的力量无疑对演员自身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助推作用。
 
  同时,这些青年演员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大多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演技。比如近年主演多部高人气影片的新生代演员欧豪就曾在采访中表示,“我知道自己的表演还有不足,但我一直在努力学习”。这种对自身的清醒认识和愿意努力的态度基本代表了这类新生代演员的普遍心态。
 
  张艺兴、吴亦凡、鹿晗等青年男演员都是在韩国经历过严格的“练习生”训练后团体出道的青年艺人,经历过唱跳表演的全方位训练。
 
  他们既受过相对系统专业的训练,也在国内外拥有大批忠诚的粉丝,但如何由唱跳偶像转型成实力演员成为这类演员生力军面临的最大难题。对于他们而言,一方面要将自己的音乐粉丝转化为电影粉丝,另一方面也需要实现国外演艺资源与国内演艺资源的共享与嫁接。
 
  这些青年男演员们在凭借他们姣好的面容收割大批粉丝的同时,也付出了不小代价,他们要时时面对行业内外“靠脸吃饭、毫无演技”的质疑。
 
  但恰如任何人都需要成长,这些演员们也都在不断摸索表演之道,并在一次次的银幕表现中体现出了或多或少的进步。
 
  相对于以上两种演员,以张一山、杨紫、周冬雨、刘昊然等为代表的专业院校毕业生,他们的优势在于银幕表演的训练相对系统,表演更为成熟,有的甚至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毫不夸张地说,周冬雨、杨紫、张一山等青年演员已经成为新生代演员中的“演技担当”。
 
  演员新力量的孵化既需要整个电影产业的升级换代,也需要导演们慧眼识珠、调教得当。2017年暑期档上映的《建军大业》堪称一次对“小鲜肉”、“小鲜花”的演技“大阅兵”。
 
  可以说,在导演刘伟强与监制黄建新的悉心挑选和调教下,《建军大业》全方位检验和提升了当下新生代青年演员们的演技,刘昊然、马天宇、欧豪、张艺兴等青年演员在片中饰演青年时代的开国将军们,关晓彤、李沁、张天爱等青年女演员饰演年轻的邓颖超、杨开慧、宋美龄。
 
  他们青春的脸庞和证明自己的渴望与角色气质完美契合,塑造了“最青春”版的将领群像。
 
  值得肯定的是,在这部影片中能够明显看到诸位青年演员的成长,他们的演技得到了提升与进步。从中可以窥见,新生代的青年演员在不断升级完善的电影产业中正在逐渐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之路。
 
  新技术,新突破
 
  中国电影在产业升级的过程并不只有导演、编剧、演员的努力,电影是综合的艺术,一部影片背后的摄影、录音、剪辑、后期、特效和制片人等都对影片的调性和品质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电影正在不断进行着技术的升级与突破,与世界最前沿的电影技术保持了同样的步伐。
 
  2010年詹姆斯·卡梅隆的影片《阿凡达》掀起了国内银幕由2D向3D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国内电影人对3D技术的热情也被激发。
 
  徐克导演的3D影片《龙门飞甲》开启了中国3D影片的技术热潮。一批新型电影技术人才层出不穷,他们用新鲜的视角与思维,运用最前沿的电影技术,为中国电影的品质提升提供了摄影、录音、剪辑、后期、特效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一批如陈麒文(《川流之岛》)和陈克勤(《分贝人生》)等非常年轻的青年摄影师通过各种华语影像展等途径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中国电影摄影的一支生力军,这些摄影生力军的出现为电影的影像语言创造了更多新风格。
 
  在电影录音中,也有一批新生的电影新力量在寻求更多的突破。德格才让(《追凶者也》)和张文娟、徐莹(《驴得水》)等年轻的电影录音师寻求多样化的录音方式,大胆尝试,勇于突破,为中国电影的声音效果做出了辛勤的努力。
 
  在采访中,张文娟和徐莹详细讲述了她们使用同期录音的方式收取最真实声效的历程。张文娟表示,“现场音的收取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的团队演员都非常敬业,尤其是任素汐在拍摄扇自己嘴巴的那场戏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那场也是现场收音,在演员和现场各位工作人员的高度配合下清脆的掌嘴声音被清晰地收录进来”。
 
  在剪辑、后期、特效等方面也涌现出大批专业的电影人才,他们用认真敬业的态度和专业精神共同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并不是某一个环节的异军突起,它需要每一个电影人在自身岗位上的辛勤耕耘。
 
  一个完善的电影产业既有银幕前演技高超的演员,也有银幕后兢兢业业的从业人员。一部优秀影片从诞生到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摄影、灯光、录音、剪辑、后期、特效包括场务等每一个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正是每一个电影岗位的生力军共同构成了中国电影不断发展前行的新力量。
 
  中国电影产业升级中不断出现的多样化推新渠道给了电影新人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中国电影必将随着这批新力量的崛起不断前行。
 
  “中国电影新力量”推介活动创办于201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起。
 
  活动本着“电影和观众在一起”的理念,旨在全方位整合中国电影行业的新力量,促进电影行业的发展。目前有2014、2015、2016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电影新力量推介盛典”或论坛活动,共计推介新片百余部,新力量电影人数十位。
 
  CFDG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简称“青葱计划”)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于2015年发起并主办,对优秀青年电影导演进行挖掘、孵化、选拔和培养的大型人才扶持平台。
 
  该计划分为征集、面试复评、剧本工坊、导演特训营、监制配对、创投培训等阶段,面向全社会征集优秀青年电影导演参赛,以淘汰制的方式进行选拔,最终入围者将获得知名导演的扶持,并以监制的身份帮助其完成大电影。(郑中砥)
 
  转自:中国电影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