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传承不是简单模仿古代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高丹    时间:2017-07-26





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在京开幕。
 
       7月24日,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在京开幕。此次座谈会汇聚22个国家的26位汉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以及国内19位学者。“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分“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中国方案与全球治理”“共同发展与共同价值”三个议题展开讨论。其中,7月24日上午举行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讨论会聚焦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及今日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文化中的交流状况及发展。
 
2017“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会场。
 
  宋朝和欧洲文艺复兴一样有现代性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讨论会上,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东亚部主任马麟的发言主题为《宋代文明:世界的首次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被认为是中世纪与现代的一个连接点。一些学者如日本内藤虎次郎则提出:“宋代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陈寅恪也曾提出:“宋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宋文化是今后文化发展的指南,我国民族文化的更新,必将走上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的道路。” 
 
  马麟在发言中指出:“宋朝没有唐朝这么有名。宋朝从地理上来讲幅员更小,军事上来讲则更加弱,而且在后来由非汉族占领成为了元朝。唐朝历史经常被描绘成一个黄金时代以及一个丝绸之路的世界时代。但是从很多个方面来讲,宋朝应该跟唐朝一样重要。如果我们把宋朝跟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那个时期的文艺复兴来比,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共同性。”
 
  “作为一个西方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策展人,我很多时候考虑的一个角度都是欧洲中心。但我认为,宋朝和文艺复兴的欧洲一样有现代性,10世纪到13世纪之间,在知识和创新方面,人们对孔子的一些学说更感兴趣。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这个时候当官的一些标准,都是根据你实际拥有的才能和仁德来决定的。技术上来看,这个时候印刷了大量的书,而且在农业方面生产力也比以前大大发展。如果把中国这个时候文化发展和欧洲文化发展来做一个对比的话,我们就发现中国绝对不亚于欧洲。”马麟说。
 
  “从一些宋代的艺术遗存如宋瓷来看,宋代更多是画风景,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画风景比画人或者是画物更难,如何用画展现远处的风景或者展现重叠式的远处风景,在10世纪这个挑战也是非常大的。”马麟提到北宋一个画家叫成,他的山水画艺术造诣很高,刘道醇《宋朝名画录》评他的画:“峰峦重叠,间露祠墅,此为最佳。至于林稠薄,泉流深浅,如就真景。”郭若虚在他的《图画见闻志》里面也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在李成的著名作品《晴峦萧寺图》中,近处好像有两间餐馆,其中有一个是比较高级的餐馆,另外一个餐馆像麦当劳或者饺子店,是比较平民化的餐馆。“大家可以看到这些餐馆画得非常聪明,可以看到餐馆内部和旁白的一些布景,且对于距离的处理和远处山峦的笔法都是非常高明,能够创建出一个深浅距离的效果。”
 
李成的著名作品《晴峦萧寺图》
 
  马麟认为,“在视觉艺术上,宋朝是非常大胆的,完全可以媲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
 
  传统文化的继承在于将其变为年轻人生活方式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讨论会上先为“传统”做了一个定义。他谈到:“我们讲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在中国过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发挥重要作用,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我们才能称之为传统文化。”
 
  “到了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我认为,对‘传承’这两个字要正确的理解。我把‘传’看成是怎么沿袭保持过去的文化,把‘承’看成今天应该怎样使这些文化还有它的生命力,就是说我们要选择性地继承。如果是从‘传’的角度看,我们不必去判断它究竟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甚至不要考虑他还有什么存在意义,因为这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是人的话,我们就让他把他掌握的文化、手艺,他的技艺传给下面的人。”葛剑雄说。
 
  “对于‘承’,在今天、未来怎样发挥积极作用,简单模仿古代是不可能的。现在有些人为了表示继承传统,一定要穿个汉服,磕头跪拜,嘴里讲点文言文,我告诉他,当年孔夫子其实讲的也是口头的话,你不要学这个。当年所谓的汉服不过是当时的礼服,即使你完全把它复原了,不可能当今天的服装来穿,对这方面我认为应该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古代的价值观或者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我们根据现代的要求来重新解释,并且加以运用。”葛剑雄说。
 
  “所以要提醒一些很严肃的学者,我们现在讲的儒家思想,讲古代优秀文化,一方面,我们充分理解认识它的意义,但另一方面,还应该跟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研究结合起来,看看它是不是已经成为当下的现实。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关键是我们怎么样能够把它变成社会的实际,变成我们年轻一代所能够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葛剑雄说。
 
  六经的价值论理与中国文化精神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主题讨论会上,学者刘梦溪的发言主题为《六经的价值论理与中国文化精神》,他指出:“中国文化能够贡献给世界的主要是人作为人、群体作为群体、家作为家、国作为国的一整套精神价值论理。这些精神理念的旨归,是使人成为健全的人,使群体成为和谐的群体,使家成为有亲有爱有敬的和睦的家,使国家成为讲信修睦、怀柔远人的礼义文明之邦。”
 
  刘梦溪认为,今天“六经”的基本论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跟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目标有很多和谐的地方。他近年致力于研究“六经”,并将今天的一些价值理念在六经中进行溯源。“如‘仁爱’。《说文解字》主张‘仁,亲也,从人二。’仁这种观念只有在两个人甚至更多人的关系当中才能见出来。孔子弟子问他什么是仁?他讲‘仁者爱人’;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仁者所爱,人类也。’而且这种爱甚至扩大到万物。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如‘和同’。《易·系辞》:‘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孔子:‘君子和而不同。’我认为‘和而不同’是中国人对待世界的基本观念,解释‘和同’最好的是宋代思想家张载的‘哲学四句教’——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个‘仇’字,古代写作‘雠’,左边一个隹(zhui),右边一个隹(zhui),中间是言论的言字。‘隹’是一种尾巴很短的鸟。试想,这个‘雠’字,其象征意涵是:两只短尾巴鸟在那里说话,它们的话我们不懂,但是它们一定讨论得很热烈,讨论的结果不是这只鸟把那只鸟吃掉,而是和而解。‘哲学四句教’对我们今天有很大启示意义,今天世界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必然发展为冲突,冲突不必然发展为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和而解的。有了这个观念,很多事情会得到比较好的恰当解决。”刘梦溪说。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由中国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自2013年起每年在华举办。座谈会旨在为各国中国学学者、智库专家搭建学术交流与信息沟通的专业平台,增进中外思想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中国学研究水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我国将启动“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重大课题研究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闭幕,“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重大课题研究即将登场。记者从课题组了解到,6月中旬将在北京举办课题研究开题大会和首届国际汉学研究与产业化论坛,这标志着我国将步入国家软实力深层建设关...
    2017-05-18
  • 《王蒙谈文化自信》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王蒙谈文化自信》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王蒙谈文化自信》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京召开。
    2017-10-21
  •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在汉字的书写之中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在汉字的书写之中

    自幼受家庭影响,临习历代名家碑帖,数十载习字不辍。中学时代第一次发表书法作品并被媒体介绍,大学期间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求学之路虽不能说顺利坦荡,甚至也不乏曲折艰难,但对书法学习的追求,却初心不移,...
    2017-03-22
  •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御史台、都察院等古代监察机构并不是专门、独立的监察机构。其经费来源、官员任免都由行政部门掌握,其监察权力往往受到权贵的控制,监察官员人格也不具备独立的条件。所谓在皇权控制下的“独立性”只是一种空想和假设。
    2017-05-08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