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仁为德:为什么说“仁”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福万    时间:2017-05-11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语出北宋学者程颢。在儒家传统中,“仁”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和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更注重有机整体的宇宙观。比如《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是宇宙创生的两种基本力量;而乾天坤地,正是宇宙间阴阳之最大者,它们具有“生生”之大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其逻辑正基于此。所以北宋张载才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指人间百姓都是我同胞,世间万物皆与我为同类。《礼记》也讲,圣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这种将天地人贯通为一体的宇宙观,为中国文化所独有。

 

  那么,什么是仁呢?仁在儒家哲学中既是“全德”,又是“元德”。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答以“爱人”,这讲的是作为“全德”的仁,它是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人的一切美好品德在内的。而《文言传》释“乾元”曰:“元者,善之长也。”朱熹进而说:“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这里讲的就是作为“元德”的仁,它像春天一样有着生发之功能,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善性、善情。比如程颢喜欢讲“观万物皆有春意”,还讲“观鸡雏,此可观仁”等,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程颢认为,一个人如能体会到万物盎然之生意就是仁,那他自然就“浑然与物同体”矣,“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存久自明,安待穷索”,自会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后来王阳明讲“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与此一脉相承。

 

  具体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之方”无他,只是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推己及人就是。从反面来看,程颢曾举“手足痿痹”之症说:“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也就是说,那些麻木不仁者已经相当于病人了。

 

  由此也可看到,承认“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博施济众”将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一个“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自然会以百姓的喜乐为喜乐,以百姓的疾苦为疾苦。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将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情怀,必将在此进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作者系国家开放大学教授)(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儒家是生命和生活的学问

    儒家的生命学问,是对人类自身生命本质的反思之学,是人的使命之学,它表现为对人类的一种不可遏制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孔子对人类的自觉,对士的自觉,对儒的自觉,都体现了他的这种强烈情怀。孔子既关注个人自我生命的充实,同...
    2017-03-27
  • 浅论儒家之义

    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管子倡导“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环绕“义”的概念作了交集。
    2017-05-08
  • 新书《儒家商道智慧》获诸多国学大咖盛赞

    新书《儒家商道智慧》获诸多国学大咖盛赞

    7月28日, 《儒家商道智慧》新书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10多位中央级媒体记者,围绕如何深入“弘扬儒家商道,构建企业...
    2017-08-01
  • 儒家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

    儒家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

    9月21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曲阜落下帷幕。在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演讲和讨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
    2017-09-28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