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教授所著的《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一书,在全球视域下审视中国高铁的成功实践,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纵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布局,甫一出版,即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掩卷沉思,我认为本书呈现了如下特点。
书写“一带一路”和中国高铁新征程
主题站位高立意深
本书所聚焦的两个关键词,即“一带一路”与“高铁”,前者是全球范畴的时代命题,后者是当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宏大主题;前者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后者重新定义“中国制造”,刷新“中国速度”,示范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成功模式。
徐飞教授作为中国高铁权威研发重镇、轨道交通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校长,履职数年来亲历和见证了中国高铁的辉煌发展及其背后的筚路蓝缕。同时,他又是一位博学多才、学术功底深厚的教授。因此,以“一带一路”之视野写中国高铁,他是不可多得的合适人选。书中徐飞教授对“一带一路”与高铁“走出去”之于全球化格局的深远影响和意义,“一带一路”的当代发展与中国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实施互为推动力的深刻内涵,既有基于实践的理论判断,又有基于学术的研究分析,可谓纵横捭阖、斐然成章。
书写“一带一路”和中国高铁新征程
列车员在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站台上等候旅客。新华社发
跨学科综合阐释
本书分三大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赶超路径和模式;第二部分放眼全球、立足“一带一路”,重点探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张力和战略实施;第三部分则落脚高铁“走出去”过程中绕不开的人才支撑、学科支撑和科技支撑等问题。
在论证分析中,作者讲究术道并重。他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承载着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景,支持推动各地区各民族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共商大计,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共同增进全人类的福祉,进而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此为“道”。而术道并重的“术”,不仅是高铁技术,更包括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战术。全书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道”统摄“术”,“术”服从、服务并支撑“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跨学科综合研究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娴熟运用国际政治学、人类文化学、伦理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融资学、竞争战略、博弈论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高铁在重塑21世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操中的若干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阐发,在学理上相互关照、印证和支撑。对于学科跨度如此之大的研究,作者在全书分析阐释过程中却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其学术视野的宽广和学术修为的深厚可见一斑。
书写“一带一路”和中国高铁新征程
《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徐飞著格致出版社
研究维度丰富多面
打开这本著作的扉页,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蔚蓝色的世界地图,上面标示了“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及其途经城市,广博的空间尺度感跃然纸上。其实,综观全书,作者在立论时对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的支配和把握,是熟稔于胸的。本书主书名最终确定为“纵横‘一带一路’”,也是基于全书通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双重纵深度。
空间尺度上,本书探讨全球化与逆(去)全球化问题,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外部环境;论述“走出去”的西向、东向、北向、南向方位,以及“六大经济走廊”路线;解读中国高铁在五大洲的布局——从东南亚、南亚和北亚,到中亚、西亚,再到非洲、拉丁美洲,以及欧洲、北美洲和澳洲。
时间尺度上,宏观来讲,作者将“一带一路”倡议、“大交通”体系构建等核心问题,融于“车同轨、书同文”的上下数千年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讲述古代丝绸之路的当代精神延续,瞻望全球格局演变和版图重构。从中观和微观视角,作者阐释了中国进行高铁技术积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最终形成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创新发展历程,并将高铁置于全价值链、全供应链、全产业链的生命周期——规划咨询、勘探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投融资、人员培训等——框架下来分析其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作者运筹帷幄、谋篇布局的研究维度也是极其丰富和多面向的。比如,关于中国高铁的全球价值,徐飞教授就从东中西区域发展再平衡、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形成“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骨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八个维度予以深刻剖析。又如,透过“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作者深入探究中国制造升级、“再工业化”浪潮下高等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深层次问题,并有的放矢地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政策建议和实操举措。
“冷”“热”并举
徐飞教授一直强调,今日世界有市场规律,有国际通行规则。中国人不能够任性,也不可能任性。“一带一路”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务实审慎,一方面要看到形势非常好,另一方面要懂得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冷”“热”并举。“热”指的是热心肠和热血,是情怀和自信,是梦想和抱负,是使命和担当;“冷”是指头脑冷静,理智、客观、平和、脚踏实地。
在《纵横“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全球战略》一书中,徐飞教授将这一务实审慎看待“一带一路”的立场,恰如其分地转换为他写作本书的原则和态度,“热”和“冷”的两重境界亦贯穿全书始终。一方面,书中关于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规划、中国高铁举世瞩目之成就与经验、中国高铁出海路线的阐发,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融汇通、共同繁荣美好愿景的论说,无不弘扬着正知、正见、正能量,洋溢着道路自信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本书坚持问题导向,作者客观理性地指出,要“理性认识海外高铁市场,客观评估全球高铁容量,跳出高铁看高铁”,提醒业内人士和有关部门要在“高铁热”中多作“冷思考”,确保高铁“走出去”能走得更稳,行得更远。(忻雁翔)
转自:光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