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让他们感到舒适的环境,是熟悉的、没有太多变化的环境,而不确定则会引起焦虑的状态,无论这种不确定指向的是更好的还是更坏的结果,仅仅是不确定本身就让人觉得坐立不安,以至于很多人在这种对不确定的恐惧下,选择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而压抑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过而不敢去过的生活。
《她想要月亮》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想要月亮的她叫卡米耶。出生于单亲家庭的卡米耶在母亲的期许下,选择了攻读财经类专业,并从事了相关的工作,十余年后,她拥有了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如今的卡米耶,三十八又四分之一岁,依旧美丽。
卡米耶除了有高收入又稳定的工作,还有相伴多年的老公,有正在成长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照理说,应该生活得无比幸福。可为什么,卡米耶总觉得幸福仿佛细沙,一点点从指缝间溜走?每天重复差不多的生活,难道以后只能淹没在平淡、琐碎、重复的生活中,慢慢变老,人生一眼望到头,再没有其他可以期盼的事情了吗?
卡米耶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甘心。在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的夜晚,月光照亮了她儿时的梦想,她发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找到那条通往月亮的自我实现之路。
一次意外,卡米耶邂逅了一位老人--"公式化生活疗愈师"克洛德。当克洛德带给卡米耶第一朵象征改变的莲花时,她蠢蠢欲动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她的命运已经悄悄飞去了令人惊喜的轨迹。通过一系列超乎想象的历程,她鼓足勇气磕磕绊绊地踏上了追逐梦想的征程,卡米耶的人生,就在那年焕然一新了。
当岁月、平淡消磨着你对生活的热情,当"舒适区"变得不再那么舒适,如果你也不想再过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那就意味着,要学会和不确定相处。它影响着我们愿意冒多大的风险去让生活变得更好,也是我们想要走出旧的生活状态、想要发生一些改变的过程中不可能避免的部分。如果对未知感到过度恐惧,就意味着你会始终选择已知,你会因此很难改变和突破。这会让你故步自封、画地为牢,为自己找借口拖延行动,或者让其他人为自己做决定。
那么,从各种因素上来说,是什么影响着我们对未知的接纳程度呢?
1.对未来的忧虑水平
由于我们先天的基因、后天的经历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对生活的敏感度不同,对事情乐观和悲观的程度就更不相同。比如更容易对未知感到担心的人,也就是"防御性悲观"者,会表现出一些行为特质,比如在做出一个决定前,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和证据,更容易考虑到事情可能面对的阻碍和风险。
2.总体情绪的稳定性
一个总体情绪稳定性高的人,即使在预后不好的状况下,仍然可以快速从焦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开始有针对性地想出解决方案,做出相应的计划或者准备。而情绪稳定性低的人,则会被即将到来的变化压垮,失去应对变化所需要的理智和能力。
3.面对改变所下赌注的大小
当没有什么赌注时,面对不确定就好像是一个未拆礼物,会令人感到兴奋。而当为改变所下的赌注太大,比如担心得不到亲人的支持,放弃自己原本的工作,投资是否能得到回报,就会产生担心和焦虑。
如果存在改变的欲望,那我们该如何化解对未知的焦虑和恐惧?
1.把将要面对的改变细分为各个方面,逐一去面对
客观描述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和将要发生改变的地方,如抛弃稳定的工作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将此划分为资金的供应、亲人的支持、具体的实施步骤,逐一考虑,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一点点去改变和面对。
2.深刻感受焦虑,再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焦虑的根源
此时,你需要变成一个自己感觉的观察者,当你去捕捉和观察自己的感受时,你会发现困扰你的不是未知,而是"我想要逃开这些负面的感觉"。只有当你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原因时,才有可能从根源上去解决。
3.抛弃虚幻的失控感,聚焦在你可以控制的部分上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并以智慧去区分它们。"就像与其去担心考试的题目难,还不如在考试之前再多翻一遍错题的记录。
4.为自己聚积应对改变的心理能量
有人说,爱和支持是最大的心理能量。成长从来都是痛的,所以有一部分在面对重大的改变时会选择退缩,而不是成长。如果你想变得更好,那就请你为自己聚积起应对改变的心理能量。
5.别给自己留太多后路
虽然说我们活在复杂的世界中,为自己多留点后路是多数聪明人的选择,但如果你性格比较怯懦,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经历那些你所畏惧的事,这会给你证明自己头脑中那些不好的猜想是错误的机会。而让你能鼓起勇气去经历那些事的动力,就是--别给自己留太多后路。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危险和失败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当中,是你在心里给自己设置了所谓的"极限"。在这些对于未来的负面的想象中,我们开始拖延,犹豫不定,找借口,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甚至直接选择一个"坏"的结果。
如果你怕,那你就去试试吧。如果你不想再过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生活,那你就去试试吧。只有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突破你给自己设下的心理界限,才能活成更好的自己。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