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是明清小说中相当热闹的一本,大战连场,人间仙界豪杰频出法宝遍地,作者雄心勃勃要为道教佛教编订秩序与传承,格局不小文字亦不劣。这样一部大背景的小说,女性角色戏份谈不上多,那么,为什么说《封神演义》对女性极为不友好呢?
因为《封神演义》几乎让所有的女性角色都领了盒饭,除了地位实在崇高的女娲娘娘之外个个不得好死,而女娲娘娘也被许仲琳狠狠的抹了一把黑,是为见女就黑无远弗届的著作典范。
纣王残暴,虐杀女性乃是日常。姜皇后遭剜眼斩首,黄贵妃被扔下高台粉骨碎身,杨贵妃自戕,苏妲己被狐狸精吃了魂魄,姜皇后宫人七十余名被丢入虿盆喂了蛇,几个名字都没有的孕妇被剖腹观察胎儿面向以供笑乐,真是丧心病狂。
西岐军中女将邓婵玉是作战善于抢先手的暗器达人,使一块板砖见谁拍谁,把哪吒黄天化拍的俊脸乌青,强如孔雀大明王孔宣居然被其连拍三砖,二郎神杨戬都被她逼得使出铁面皮功夫,被揍得脸上冒火星,如斯强将,打渑池县被高兰英放出太阳金针射住双眼,旋即一刀两断。瑶池圣母之女龙吉公主打万仙阵时抢先入阵,一个照面便告殉国,一段魂魄悠悠的上封神台去了。
截教一方女将众多,通天教主门下有五大圣母,分别是金灵圣母、火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金光圣母,各有惊人艺业。无奈阐教有一名大仙,乃是传说中黄帝之师广成子,此人手持番天印打遍天下圣母,可称“圣母杀手”,破十绝阵时一印拍死金光圣母,破万仙阵遇到强敌火灵圣母,先后斩了洪锦龙吉公主,击伤姜子牙,却被广成子反手一印又给拍死了,广成子击伤圣母多人,击毙圣母数量高达总数的40%,可谓丧心病狂。然而在圣母泛滥的今天,我们都在呼唤广成子的名字。
金灵圣母乃是殷商闻太师之师,万仙阵一役一人独战文殊、普贤、慈航大士(后成观音)三人不落下风,燃灯道人用定海珠偷袭才暗杀掉这强绝一时的圣母(许仲琳对佛教存大恶意,佛教四大菩萨之三,文殊、普贤、观音大士外加一个燃灯古佛方能拿下金灵圣母)。而最惨的莫过于龟灵圣母,先是被圣母杀手广成子一番天印拍的现了原形,美女变成一大龟,后来又被西方大圣准提道人(阿弥陀佛)制服,本打算吸纳入本教,却被一群神秘蚊虫硬生生叮成空壳,死的惨不可言,作者对圣母的恶意可见一斑。唯有逃得不知去向的无当圣母幸存,成为后世的黎山老母。
截教其他女仙死的都很憋屈。石矶娘娘先被横蛮无理的官二代哪吒射死了徒弟,去讲理的时候又被护短的太乙真人施神通杀死,是为武力远胜道理这一蛮荒逻辑的牺牲品。菡芝仙、彩云仙子先后阵亡,戏份本少不必多提。武财神赵公明之妹琼霄、云霄、碧霄三位娘娘原本与世无争,兄长被杀法宝被夺后,出山布下九曲黄河大阵,将西岐名将一网成擒。全书第一大挂二郎神杨戬都未曾逃脱,阐教十二仙也被三霄法宝混元金斗所擒,削去顶上三花,神通大减。西岐一方全然无力回天之时,元始天尊居然下界以大欺小,灭了三霄娘娘,全然不讲道理。后来封神之时,阐教中人深恨三霄娘娘,将其分配去管马桶和小儿生产,是为典型之公报私仇。
奉女娲娘娘之命,去惑乱君王,灭了殷商江山的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只是三个小妖怪(云中子一把木剑都受不了),被女娲娘娘这种创世级别大神亲自下令,自然诚惶诚恐无比敬业,圆满完成了任务。西岐大军破朝歌,三个美貌妖精感觉任务完成,应该功成身退下班回家了,于是撒丫子溜走,西岐众将想抓没抓住,这个时候,居然是幕后黑手女娲娘娘亲自拦住了她们,把她们交给姜子牙去斩首。三妖惊惶,口称奉命而为,女娲居然说:“让你们去败坏江山,谁让你们荼毒生灵来着。”
女娲大人啊!您不让她们去做坏事,不让她们去荼毒生灵陷害忠良,江山怎么个完蛋法?莫非要她们教纣王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西周初年的四有新人?
三个妖怪没有再说什么,女娲过河拆桥过桥抽板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有没有道理地位低微的她们也没有抗辩的余地,有权势的人是不会和小虾米讲道理的。而且顶嘴可能祸及妖族,于是她们默默的去死了,在《封神演义》这本女性殉难名单上增添了新的内容,也让女娲的形象彻底崩坏,暴露外宽内忌两面三刀的本质。
最后,六十八岁嫁给姜子牙的老处女马氏,发现姜子牙位极人臣以后承受不来残忍现实,上吊自缢身亡,一条魂灵往封神台去了,成为了有名的扫把星,也终结了这段轰轰烈烈的人神历史。
虽然我对《封神演义》送几乎全体女性角色去死的写法不敢苟同,还是必须要肯定《封神演义》的文学价值和情节之美。更何况,即使在对待女性态度上,让她们轰轰烈烈战死的方式也要比《镜花缘》这种让才女们玩各种游戏数十回,最后讨武后一役集中殉情的死法强上万倍,《镜花缘》的最后几回才叫侮辱女性封建糟粕大集合。
所以,如果我是女性,我宁可如《封神演义》众人战死于沙场,宁可如《水浒传》中几位为争取自己的自由与快乐而被情杀,也不愿意像《镜花缘》中才女们,活着就为了做游戏和殉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