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各种书单满天飞。这几天,笔者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不少学校发布了暑期阅读书单,但细细观察,会发现其中的书单往往缺少打磨,更像是照搬了培训机构攒出来的书单。如某书单上,竟然把《狼王洛波》写成了《狼王洛皮》。
孩子们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不管是校对不认真,还是印刷环节出了问题,如此缺少责任心的书单,不但不能给孩子好的精神食粮,为其阅读加分,反而有误导之嫌。实际上,许多看上去很有用的暑期书单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书单冠以名校出品,如《你所不知道的斯坦福暑期书单》;有的打着“学霸”“状元”的名义,好像读完这些书也能立刻变身一样;有的书单标注具有立竿见影的奇效,如《有了这份暑假书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沉迷“农药”啦》;有的书单推荐书籍门类很全,人物传记、文学读物等一应俱全,但书籍基本上是一家出版社的,有明显的推销嫌疑和商业味道。
的确,暑假是孩子阅读的大好时节,在多看世界、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有必要鼓励其拿出一部分时间阅读好书。对教师而言,平日里没时间指导学生读书,暑假恰是培育学生阅读习惯的好机会。对家长而言,没时间带孩子远行,不如让其沉浸在书中,过一个阅读的暑假。而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许多教师和家长不约而同地选择以书单的形式,指导孩子阅读。
但是,什么样的书单是好书单?我一直以为,正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虽然每个人的阅读偏好不同,同样一本书对不同的人影响不一样,关于何为好书单并无定论,某种程度上也并没有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书单。
笔者认为,靠谱的书单要具备几个因素。首先,推荐者要怀有对儿童的诚意和对童书的敬意,了解孩子认知和成长的普遍规律,熟悉童书发展的历史,脑子里有大量的经典童书。除此之外,要了解被推荐者的情况,如年龄、性别和个性、阅读水平等,即把握普遍的阅读规律背后所隐藏的特殊规律。换句话说,这份书单应该是量身定制、按需配方的,推荐之前眼里有特定的读者,在阅读指导上有明确的指向。而且,书单不能只是一份干巴巴的书单,没有作者、译者、出版社。最好有版本的选择与介绍,并附有推荐理由、阅读方法和参考书目。这样才能勾起孩子的阅读欲望,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成长。
书单也不是一开了之,如果有可能,最好和孩子聊聊书。书单虽不比开药,但两者有相同之处,开之前多想想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目的、有预期地开书单,并在孩子阅读后能与孩子交流一番,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推荐方式。从这种角度看,能真正开出孩子真正受益的书单者,并不是那些多么专业、资深的阅读推广人,而是父母自己。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其最欠缺什么、最需要什么,能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恰当的帮助。
如果孩子对某本书青睐有加,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按图索骥,主动去找某位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找类似题材的经典作品。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自己多看书,把自己培养成终身读者,而不是照搬别人的书单强迫自己的孩子阅读,更不是在孩子需要阅读帮助的时候视而不见。父母应成为孩子生命中的朗读者,秉承课上阅读与课下阅读相结合、学期与假期阅读相结合的原则,使孩子的生命中始终有书香为伴,让每本书都变成孩子成长的养分,撑起孩子的精神风骨。
所以,最好的假期阅读方式是父母和孩子都抽空读一读经典,读后轻松互动一番。受到经典浸润的孩子注定不一样,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一个人成年后的精神追求,主要还在于个人的读书与修炼。幼年时广泛的阅读,接受文化熏陶,潜移默化之中,心灵有了正义和善良的种子,在少年时,在青年时,得到了滋养,萌芽了,成了一棵长得笔直的树——除非有灾难性的砍伐,否则它不会倒下”。
让孩子在假期爱上阅读,钻进书的世界,父母们不妨甩开满天飞的书单,和孩子一起梳理属于自己的成长书单,去体验文字之美、阅读之趣。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