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即将卸任,根据美联社近期的民调,即将离开白宫的奥巴马,他的支持率也远高于即将就职的特朗普。奥巴马无疑是美国现代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也可能是最爱阅读与写作的总统。
他读政治历史,也读《三体》、《消失的爱人》;卸任前请喜爱的作家共同在白宫进餐;为女儿开列书单……上周五,奥巴马在白宫办公室接受了《纽约时报》采访,谈论了阅读在他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从孤独的童年到白宫生涯。
奥巴马说自己在位的8年,是个资讯过载的嘈杂时代,但工作再忙他依然每天会抽出时间来阅读。
“当事情进展得太快、传递的信息如此复杂时,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让我放慢脚步,获得不一样的视角,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敢说阅读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总统,但我可以确信,阅读让我在这8年时间里保持了某些平衡。”奥巴马说。
奥巴马爱读林肯、马丁·路德金、甘地、曼德拉:“这很有帮助,你会感到一种团结感,毕竟在一些艰难的时刻,在总统这个职位上是非常孤独的,你需要向他们汲取力量。”
而奥巴马也爱看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当然有时候我们阅读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头脑离开当下,沉浸在别的世界里。比如一些科幻小说,我看过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三体》真是太具有想象力了,非常有趣,描述了整个宇宙的命运。和书中的问题比起来,我每天和国会打交道那些琐事不值一提,毕竟外星人就要入侵了啊!”
畅销小说《消失的爱人》也让奥巴马称赞,“这类小说将文学与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相融合,结构非常棒。”
奥巴马出生在夏威夷,从小跟随母亲长大,6岁时跟随母亲前往印度尼西亚。“我从小就非常热爱阅读,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到处旅行,有时候流离失所像个局外人。当我第一次搬到印度尼西亚时,就是个在人群中很突出的大个子黑皮肤孩子。世界就在我的脑海里,通过阅读你可以进入别人的世界,这很吸引我。到了十几岁讨人嫌的年龄,打篮球、追女孩、喝酒,还有其他一些不怎么健康的东西将阅读比了下去。”奥巴马告诉《纽约时报》,那是他的彷徨迷茫期。
由于肤色的关系,奥巴马在年轻时很难获得自我认同感,他想了解自己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非洲裔美国人。在他的第一本自传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中描述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在年少叛逆期如何去尝试不同性格的人格角色。在书的后半部分,奥巴马记录了自己的寻根之旅,在实现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我在大学第一、第二年的时候,才重新找回了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奥巴马完全沉浸在密集的阅读之中。“那时候我是一个封闭的状态,我只有一个餐盘、一条毛巾、从旧货店买衣服。我处于很紧张的状态,缺乏幽默感。但是文字的力量引导我去思考你是谁、你在想什么、你相信什么,这些很重要,帮助你去理解你生命每一分钟发生的事情。”
非裔美国文学、历史、哲学以及激进主义……这些是奥巴马最爱读的门类。
“到我大学毕业时,我就知道自己想参与公共事业,想成为一个社区工作者、一个组织者。同时我还有继续写作的想法,这对我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部分。”奥巴马说自己每天工作完回家,都会写日记、或者写一两个短篇小说。“我在社区工作时,雇佣我的人告诉我:‘如果你学会了倾听别人,并且在别人的故事中发现那些神圣的、闪光的部分,你就有能力建立一段持久的关系。’”
奥巴马年轻时创作的短篇小说,大部分与老年人有关。“主要原因是我在社区工作时,同伴们都比我年长,他们大概是55-60岁的样子,他们竭尽全力想爬进美国的中产阶层,但非常勉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曾投入了希望和梦想的社区走向衰败——钢铁工厂关闭、其他种族后来居上,产生了失落、失望感。我写了不少这种类型的短篇小说。”
“我现在回想下当时的兴趣所在,并不大像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那种,而是更倾向于悲伤和反思的。如果有时间,我想即使是在总统职位上还是会写作,当然确实没有时间了。不过有时候会写日记。我在总统任期期间最主要的写作任务就是演讲稿,这很重要。”
如此爱阅读的奥巴马也为自己女儿开了一张书单。“有一些是我女儿还没阅读过的经典书籍,比如《裸者与死者》(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成名作)、《百年孤独》;还有一些书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阅读,但我觉得十分有趣的,比如《金色笔记》(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还有《女勇士》(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这些书充满了力量,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很高兴我的女儿们能够拿起那些经典作品,因为希望她们因此而获得更深远的视角,不自满但有勇气、有决心去重塑一些东西。”
此前,奥巴马的高级顾问阿克塞尔罗德在采访中称,奥巴马透露卸任后计划重启文学生涯,撰写另一本书。除了《我父亲的梦想》,2006年在他当选为参议员两年后又写了一本《无畏的希望:重拾美国梦有感》。
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将看到奥巴马写作的第三本书,万一是小说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