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一民新作:一个作家对于庸常生活的所想所得
最近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梅花三“录”》,作者齐一民,笔名齐天大,出版过目前《妈妈的舌头——我学习语言的心得》、《爸爸的舌头——天大谈艺录》、《美国总统牌马桶》、《四十而大惑》、《可怜天下ceo》、《永别了,外企》和《谁出卖的西湖》等十余部文学作品,其中《美国总统牌马桶》等被译成英文在海外出版。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客座讲师。新作上市之际,齐一民表示以后将放弃“齐天大”的笔名,改用原名“齐一民”进行创作。
《梅花三“录”》是齐一民最新随笔、小说集,该书副标题“一年来教过的课、读过写过的书和养过的鱼”,准确而又有趣地概括了全书《中外课堂花絮录》《读写游心得录》以及《养鱼心经录》三部分内容,是为《梅花三“录”》,“录”的是一个作家对于庸常生活的所想所得。给外国留学生讲授中国经贸课程是作者的工作,因此为“第一录”也;旅行读书和点评年度热点书籍是作者的喜好,因此为“第二录”也;想打破“书评家只会品头论足指手画脚却无论如何自己写不出小说”的魔咒,因“技痒”而亲手创作了《养鱼心经录》--一部用“零度写作”的手法和不俗的想象力将鱼类人类之间的互动,以及诸多社会焦点、症候编揉在一起的哲理性中篇小说。
齐一民谈评论:评论家应具备作家气质
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齐一民介绍,自己从1994年开始创作,期间一直笔耕不辍,已经长达23年的时间。而谈到对他自己文学创作风格影响比较大的西方作家,他说要追溯到大学时期,“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最喜欢列夫托尔斯泰和法国作家雨果两位作家,曾通读他们所有的作品。其中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和欧洲、法国的‘人道主义’对我的创作影响比较大”。
在对新作中一篇探讨“当代批评家都不会创作”的文章进行解读时,齐一民说:“在民国时期基本上批评家本身就是学者,比如徐志摩、鲁迅等,均属于跨领域创作和研究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也不一样,当时的文人既是教师又是作家,而今天这样的情况极少。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新作里既有小说又有评论,我希望能够挑战一下自己。现在的学者更多的是科班化、体制化,有的大作家例如博尔赫斯,因为生命范围太小,没办法支撑创作出长篇小说,中短篇还可以,大长篇要求人不只在书宅里,必须有生活的广度,所以他没办法创作出大长篇。现在的批评家和学者长篇创作很难。不是说一定写不出来,中国作家格非、马原等,他们先是小说家,后来成为学者,但是真正从书宅里,像钱钟书那样既是学者又是小说家,在现在这个时代,从时间上讲不太允许。而现在的评论家,像民国时期,既创作又批评的人,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评论已经很少了。今天写小说的人,比如刘震云这些好的小说家,他们也不写批评。我在新作中,从技术上尝试写了几个评论文章。”
对于齐一民来说,写书评是因为对现在的书评不是很满意。“比如我喜欢的书评家李健吾,评论法国的,这样的书评现在很少。写书评的人首先要有作家的气质,现在的书评很多都是科班化的东西,本身和文学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我自己写着玩,以后应该也不会在写了。”
齐一民谈语言:不完全赞同顾彬语言观
随后,齐一民谈到新作里批评顾彬现象的内容,他不认可顾彬将中国文人创作贬低的一无是处。对于从事语言研究多年的齐一民来说,顾彬的语言观与他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齐一民1999年出版的第一本书《妈妈的舌头》,就是一本研究语言的著作,讨论了20多种语言的学习心得。他认为:“现代汉语自从白话文运动之后,其实是一个合成。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白话文运动后,将文言文彻底取代,书面语言几乎全是白话文。但现在的白话文又有很多的外来因素,可能要占到一大半,包括日本的“言文一致”运动的产物,中国的双词,就是双音词,这些都是从几万个日译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另外西方的语法逻辑,尤其现代的汉语和学术语言很受影响,所以在顾彬眼里,中国今天的语言是一堆垃圾,他所谓的垃圾论是指这个。他认为现在的语言既不是传统的汉语,和以前《红楼梦》时期的白话文也不一样,尤其是学术类,一般人并不能看懂,语言体系多是大长句,大长宾语、定语,长句式动词罗列。这些都属于催生、合成性质的,历史很短,导致中国现在的语言是四不像的东西。在这一点,我赞成顾彬。所以顾彬说现在的作家写的内容一无是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语言比较乱,而且外来的东西太多,短期内又不能完全进化过来。但他完全否定中国作家也是不对的,我在书里写到,中国作家很多人受到德国文学影响,由于顾彬是德国人,所以他看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会觉得都比不上德国歌德时期的作品,有种源头而来的优越感。但如果反驳他,只能把更古远的,比如把《道德经》搬出来对比,那歌德、浮士德的作品也是垃圾。德国语言本身也是合成的,也是一种现代语言,只不过语言的合成历史较中国早了100年而已。所以这就是一种悖论。虽然我写的内容也会被别人质疑,但因为写的人比较少,所以我喜欢自己写写。”
最后,齐一民总结了自己的创作历程,除了即将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长达一百多万字的随笔小说《雕刻不朽时光》外,还将尝试写些新诗,并整理和再版到目前为止已出版的十八部作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