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中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创业就业处处长,长期聚焦就业创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近年来,他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不断构建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全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董鹏中教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一、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学生"创意"
1.以科学的顶层设计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2016年,董鹏中教授积极推进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素质修养、就业指导、创业管理、专业创新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积极鼓励教师并广泛吸引校外专家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支持MOOC教学试点建设,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校内教学资源。在他的力主下,学校引进了新道科技的《先天特质沙盘》《VBSE创业基础实践训练》等系列网络课程,形成了创新创业专门课程群。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时、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他积极倡导"教学与科研互促、课内与课外互渗、教师与学生互动、创业与就业统筹、创新与创业衔接、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工作理念,创建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适应应用型人才发展的精准就业服务体系。
董鹏中教授在给学生上课
2、以完备的制度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效果。
董鹏中教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抓手,建立制度体系支撑,从人才培养上游入手激发学生创造力,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对学科竞赛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创意思维更活跃,创新热情更高涨,创造激情也得到发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推动多元协同,保障学生"创新"
1.以师生同创激发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活力。
董鹏中教授积极倡导"师生同创",鼓励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为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加速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师生同创的理念和措施激发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活力,在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董鹏中教授还在互联网+大赛中运用了六字推进法来组织筹备即:在组织工作上,突出一个"早"字;在宣传发动上,统筹一个"量"字;在项目选育上,强化一个"转"字;提升水平上做好一个"培"字;制度规范上,着力一个"实"字。
2.以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为了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董鹏中教授积极与行业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积极获取社会资源,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2017年又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新道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三、营造孵化环境,服务学生"创业"
1.在硬件支撑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孵化环境。
董鹏中以高质量训练平台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以高水平实践平台孵化学生创业项目,积极构建以校级"众创空间"为引领,院系"微创空间"为主体,注重综合性与专业化的结合,搭建了广阔丰富的"1+N"集群式创新创业平台。通过一年的建设,落成了高新校区创梦工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中心),该中心是全要素、开放式、低成本、便利化的众创空间,集创教中心(实训教学)、创客中心(思想交流)、创研中心(资本对接)、创富中心(创业孵化)于一体,是具有新服务、新生态、新潮流、新概念、新模式、新文化特征的新型孵化机构。同时,积极推动基层各级各类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创业工作室、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训练中心等实践资源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向全体学生开放。在他的主导下,统一遴选命名了74个校级"三创工作室",形成"N"个院系级创新创业平台,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2.在软件服务方面,努力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每年的秋季,创业就业处会同相关教务、团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工师杯"大学生技能展示月等活动,积极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至今已经延续六届。6月10日,董鹏中教授推动学校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吉林省赛区总决赛,本次大学生沙盘模拟精英大赛充分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导教、以赛育人"的竞赛宗旨,逐渐成为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资源共享的成功典,创新创业氛围已经在吉林工师蔚然成风。
董鹏中教授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专注于创新创业教育宏观管理和顶层设计,身体力行地推动着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在创新创业的路上奋勇前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