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6月份,我国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12047吨,出口金额67490万元。1~6月,我国中药材及中式成药累计出口74842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0%;出口金额3843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其中,1~5月,我国动物性药材累计出口7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4%;出口金额429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5%。同期,我国植物性药材累计出口5765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2%;出口金额24619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我国矿物性药材累计出口205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0.1%。
记者从卓创资讯了解到,夏日炎炎,全国普遍高温。中药材市场虽仍处于传统旺季,但近八成中药品种本月走货依旧不快,价格稳中偏弱。然而,重楼却一枝独秀,每公斤价格不仅早已突破千元大关,且价格走势趋强。“重楼是云南白药的必用原材料,因其生长环境要求高,生长周期较长,产量低而炙手可热。据卓创统计,2009年~2016年,重楼总产量从700~800吨迅速下降至200~300吨。虽然有国外进口货源支撑,但总量也不过1500吨左右,相对每年2000吨左右的需求量而言更显不足,且进口货源质量差,达标率低,市场认可度普遍不高。”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表示,目前,重楼价格一路飙升,粉质小统货950元/公斤,统货1000元/公斤左右。因货源少、价格高,不少商家放弃大量投资压货。但在云南白药等实力厂家强劲刚性需求的支撑下,重楼需求依然旺盛。
张斌认为,一方面,野生重楼生长周期长达5-7年,产量有逐年减少之势;另一方面,重楼家种技术极不成熟,虽然种植面积激增,但产量极低,短线供应不足的局面仍将维持。受益于众多利好因素,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重楼价格或将再次刷新,是大多数中药品种难以企及的。(记者刘叶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