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低毒纳米颗粒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生长新成果


来源:   时间:2010-04-14





  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合成和改进临床化疗药物的能力直接延伸到分子和原子水平,并最终达到操纵单个原子,在纳米尺度上制备具有特定活性和功能的纳米化疗药物。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多学科中心的“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赵宇亮研究组与国家纳米中心梁兴杰研究组合作研究发现,具有高效低毒抑制肿瘤生长的Gd@C82OH22纳米颗粒,可以促进对顺铂耐药细胞的内吞功能而有效的增加肿瘤细胞内的顺铂药物浓度;该纳米颗粒容易进入细胞并通过阻断DNA遗传物质的复制进一步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的繁殖。

  相关研究结果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on-line发表。该工作的顺利完成,得益于该所孙宝云研究员在Gd@C82OH22纳米药物宏量制备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在2004年首次发现内含Gd原子的金属富勒烯三明治纳米结构颗粒可以直接作为肿瘤的高效低毒化疗药物以来,已经从分子免疫、神经调控、干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等诸多方面对纳米颗粒直接作为高效低毒化疗药物的药效和机制,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2010年2月赵宇亮研究员应邀出席了在美国休士顿举行的“第一届医学与生物纳米工程世界大会”,并做了题为“有望克服肿瘤治疗难题的人造纳米颗粒平台”的大会特邀报告,同台邀请的科学家包括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5位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院士。同时,应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美国医学院IOM邀请,2010年7月赵宇亮将到华盛顿DC美国医学院的国家肿瘤论坛演讲,给美国同行们阐述“纳米药物毒性、肿瘤纳米技术安全性问题与解决方案”。

  随着纳米药物这个概念的提出,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纷纷进入这一领域,不断有关于纳米化疗药物的报道。但是,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发展携带抗癌药物或作为肿瘤成像试剂的纳米颗粒载体。赵宇亮和同事们走的是一条新的思路:一直在研究纳米颗粒自身作为新型高效抗恶性肿瘤化疗药物的可能性和机制,并发展了相关的纳米颗粒表面化学修饰技术,来实现纳米颗粒的低毒性和高效率。沿这条思路的研究在国外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结果报道尚少。因此,研究工作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原创新,这也是引起国际同行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纳米表面特性影响到纳米颗粒与作用位点如肿瘤细胞膜等的特异相互作用。负电荷表面往往使纳米颗粒相对于正电荷或中性表面在体内更易被清除,而中性的表面更适合用于延长纳米颗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由于纳米颗粒的粘附性和小的粒径,有利于提高局部用药的滞留性,也有利于增加药物与靶位点的接触时间与接触面积,提高化疗药物吸收的生物利用度。

  针对这些纳米特性,目前正在对Gd@C82OH22纳米颗粒抗肿瘤效应与机制进行系统(包括动物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相关药效学、毒理学以及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工作量巨大,做出全面系统的生物学评价,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