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医疗器械进口:零关税效应将平衡释放


时间:2010-04-28





月16日,本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及预测:5年内我国医械出口增幅将攀峰值》一文刊出后,引起很多读者关注。该文介绍和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对东盟的出口趋势。那么,双边贸易零关税及各项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措施到底能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贸易成本、贸易规模等带来多大效应和发展空间?就此,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专业人士再次对东盟医疗器械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供有关企业参考。


贸易成本有一定程度降低

2010年,我国对东盟零关税清单中,98%的医药保健品都被列入零关税清单,涉及医药保健品税则号有425个,其中,医疗器械税则号为88个(东盟各国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口税率各有不同)。但是,需要清楚地看到,基于医药产品管制的特殊性,在医药行业,零关税政策效应的释放将是一个较为平稳的过程。此外,虽然一些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将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但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相关协议,只有凭借原产地证明才能获得关税减免,这一环节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有些企业反映,他们对东盟的贸易成本总体上约降低了10%。

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迅猛

2005~2009年的5年间,我国与东盟医疗器械双边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2009年,双边医疗器械贸易额达到10.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26%。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迅猛,进口则保持平稳增长。因此,双边医疗器械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9年顺差达到6.03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相对于东盟市场上的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10年1~2月,我国医疗器械对东盟出口额为9266万美元,同比增长45.42%。

按产品分析,医用敷料和诊疗设备是我国对东盟出口的两类主要产品,相关出口额占我国医疗器械对东盟出口总额的73%。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我国对东盟的医用敷料出口增长较快,拉动了整体出口额的增长。但是,诊疗设备、一次性耗材和保健康复用品的出口同比有所下降。


国别市场潜力各不相同

据不完全统计,东盟5个主要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的医疗器械进口规模约为40亿美元。其中,新加坡是东盟十国中最大的国别市场,医疗器械进口规模约18亿美元。但是,近年来,新加坡医疗器械的进口需求呈小幅下降趋势,而且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其进口需求同比下降了6.26%。因此,新加坡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市场竞争格局比较稳定。

在东盟十国中,我国医疗器械在马来西亚市场上所占份额最高,为12%。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市场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别市场。一方面,这3个国家近几年医疗器械进口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英国贸易问题研究机构GTA统计,泰国医疗器械进口市场年均增长率为5%,印尼为21%,菲律宾为12.59%。另一方面,就这3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来说,他们在东盟十国中处于中上等水平,对医疗保障的需求相对较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市场。而缅甸、柬埔寨、老挝和文莱市场则相对较小,这与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有关。

近年来,随着东盟国家人口、经济的增长,卫生费用的增加,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呈增长态势。但是,东盟各国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生产能力有限,大到CT机、X线机,小到轮椅推车、听筒,几乎都依赖于进口,因此,东南亚已成为世界医疗器械厂商竞相争夺的一个新兴市场。

诊疗设备需求最大

根据GTA数据分析,诊疗设备类产品是东盟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一类产品,这类产品的进口额占东盟医疗器械进口总额的50%以上。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这两个国家,近年来对中小型设备的需求增长很快。仅超声波扫描仪,2009年,印度尼西亚进口同比就增长了80.33%,菲律宾进口同比则增长了53.79%。

目前,在东盟诊疗设备市场上,还是欧洲、美国、日本的生产商占主导地位,我国企业的市场占比相对较低,竞争优势不是很突出。但是,可以预见,自贸区零关税和各项贸易的便利化政策,加上双边地缘比邻的优势,将会提升我国产品相对于欧美产品的优势。此外,我国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产品技术的提升以及价格上的优势,有利于实现欧美产品替代,尤其是监护仪、B超仪、呼吸机等部分中型医疗设备,有望在东盟市场上获得更大商机。


来源:中国医药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