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0年,人们似乎已经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也有人乐观地认为现在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外贸出口方面,因市场的钢性需求,被各方普遍看好的医药行业果然不负众望,在2010年一季度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大好局面。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众的维生素C(VC),一季度出口却出乎人的意料。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一季度,VC出口数量为2.92万吨,同比增长35.95%;出口金额为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5.06%;出口价格为8.72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5.37%。
出口数量同比大幅增加,但出口价格却大幅下滑。原因何在?答案就是供大于求。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VC生产国和出口国。VC在我国医药行业出口创汇中可谓是资历最老的王牌产品,出口价格历经几起几落。这一轮行情是自2007年初开始,出口价格逐渐维稳并逐步攀升。2008年底,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了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和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也给我国医药出口带来较大冲击。但是,金融危机似乎并未改变发达国家对VC的消费习惯,VC出口异军突起,2008年出口量达8.5万吨,出口金额达7.4亿美元,出口价格同比增长了82%,拉动VC行业进入高景气周期,并且持续到2009年整个年度。
VC主要应用在制药、保健品、软饮料及饲料添加等领域,主要消费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量逐年稳步增加。目前,全球VC市场需求量约为12万吨,主要供应商有6家,除DSM苏格兰厂外,其余5家均在我国。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这5家企业的产能就已经与全球VC市场的需求量持平。也就是说,目前全球VC市场供需已处于饱和状态,就像一台天秤,供、需任何一方发生变化,这个平衡就将被打破。
而此次VC行业高景气期长达3年,出口价格高位运行长达一年半,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吸引了众多羡慕的目光,投产、扩产的欲望逐渐萌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在日前发布的VC行业调查中称,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违规审批和建设新增VC产能项目,导致中国VC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将超出全球需求近一倍。已建、在建和拟建VC 生产能力合计超过8万吨,预计2010年底 VC产能将接近18万吨,2012年将超过20万吨。无疑,VC供需平衡的天秤被打破了。
2008年~2010年3月份单月出口数量和出口单价的同期对照曲线图显示,2008年上半年,VC出口单价受奥运会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攀升;2008年下半年~2009年年底,出口价格基本在9~10美元/公斤间窄幅波动。与此同时,2008年~2009年,VC单月出口数量基本保持平稳,很少有较大的起伏。随着郑州拓洋、新乡华星VC成品的产出,安徽、山东、牡丹江等地陆续新建、扩建VC项目的消息频传,市场观望情绪渐浓。2009年年底至今,曾经坚挺一时的VC出口价格开始滑落,出口数量则开始大幅增加。2010年1月份,VC 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4.4%,出口单价同比下降9.97%;2月份出口数量同比增长7.74%,单价同比下降17.54%;3月份出口数量同比下降75%,出口单价同比下降17.85%。
随着VC出口价格的下跌,曾经令业内津津乐道的“话语权”似乎又转到了买方手中。产能的增加带动了出口价格的下跌,价格下跌又引发恐慌性抛货,如此恶性循环终将导致价格雪崩。就连发改委有关人士也表示,中国VC可能重蹈过去多次出现的价格大大低于生产成本的覆辙。这不仅会彻底葬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VC行业,而且还可能引发企业破产倒闭、职工下岗失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中国VC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亟待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研究抉择。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