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就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度低、集中度低、市场无序竞争的现状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若找不到新的突破方式就没有出路。
“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日本分别占59%、19%和17%。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只有6类9种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属于仿制。国内生物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型生物企业严重缺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无序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魏继如是说。
就中国范围内来看,“生物技术方面的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不到5%。”魏继刚说。
因此,如何提升我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原创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及农业生物产业的发展成为此次论坛关注的重点。
找准市场突破口
“目前,我国在发展生物产业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论坛上表示。厉无畏分析:首先,国家对生物产业的支持力度还不是很强,没有专门针对生物产业设立的国家级产业发展基金,缺乏针对生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的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由于投入不足,我国科技创新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支撑。在资产构成方面,过分地控制无形资产比重也不利于生物技术产业这一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的发展。
厉无畏表示,生物科研成果的转化比较难,转化力比较低,生物技术只有产业化才能形成生物经济。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只有5%,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据了解,全球生物经济的总量每5年翻番,增长率在25%~30%,增长幅度是世界经济增长的10倍。预计到2020年,生物经济的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
虽然目前我国生物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不断增强,资本对生物产业的投资越来越热,但产业要想驶上高速公路,仍需找到市场突破口。
突破口在哪里?
“应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创新驱动我国生物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表示。
王伟中认为,我国应积极推动一些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如加强生命科学前沿基础研究,不断探索生命科学的规律;加速培育生物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品品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技术以及重点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等技术,为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发展工业生物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进绿色制造业发展;加速发展生物智能,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加强生物技术研究应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物技术深度开发,培育一批新的生物产业;加强生物安全研究。
“尤其要突出医药保健和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这两大发展重点。”厉无畏表示。
针对三点发力,在宏观指导下企业应该怎么做?
“还是要加速新药研发。按照现在我们的单兵作战方法是完全没有希望的,因为连美国一年也就有20多只新药,我们国家就算重大新药创制15年时间也就2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美国一个中等药厂的研发费用。如果我们不找到新的方法是没有出路的。”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爱华说,“要构建生物经济孵化器,建立新药研发的高速公路。”
潘爱华分析,以前新药项目的来源非常局限,项目筛选不准确,另外,我国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所以,我国新药研发应针对这三点突破。通过协议研发、收购研发成果、人才培养等打造广阔的项目来源,培养一批看得懂基因的“三高”型人才,以对项目进行筛选,同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厉无畏表示,考虑到下一轮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生物技术产业,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发展,世界上一些国家对生物产业以及基因工程都制定了规范,让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健康发展,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做法,要正确认识、宣传和引导,规范生物产业的发展,同时应该着力搞好生物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一步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注重发挥优势,把生物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来培育,制定中长期规划来抢占发展生物经济的先机。
此外,“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生物资源流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以及生物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等问题应引起重视。”魏继刚表示。
实际上,在会上,生物科技的安全风险控制问题已经引起了专家们的争论。厉无畏表示:目前对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当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不宜夸张宣传。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