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医改政策要求,药品招标完成后,从生产企业到医疗机构只能经过一家配送企业,这一要求将把目前90%的中小医药配送企业推到生死存亡的关口。而在此前,医药配送往往经过三四个环节以上,层层加价也成为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
在生存面前,中小企业和“国”字号医药企业做出了明显不同的抉择。
“我们这个联盟,进度没有预想的那么好,问题还在于联盟的紧密性,有几家不是很积极。”浙江绍兴县华通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华通医药”)董事长钱木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新医改政策陆续推出时,以华通医药为代表的浙江和以科伦药业(002422,股吧)(002422.SZ)为代表的四川等地,纷纷组建了以省为单位的分销商联盟,这些在省级招标前夜成立的“联盟”,意在寻求继续生存的权利和进一步抢食医疗配送市场的份额。
而与中小配送商抱团取暖不同,以上海医药(600849,股吧)(601607.SH)、国药控股(01099.HK)和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医药”)为代表的“国”字号企业,则不断加大并购力度,冀望在各省都占领“高地”。
“我们希望年内能够对国内四分之一的地级市实现覆盖,目前我们已覆盖了全国除拉萨和西宁以外的全部省会城市。”国药控股董秘吴爱民对记者表示,四分之一的地级市覆盖意味着未来将会有大量分销行业的并购。
分销商“抱团不取暖”
新医改政策以省为单位进行配送企业的招标,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胜出;此外,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参与招标,而非再由配送商代理招标,也更有利于大型配送商。
“这些年,资源向几家大型分销商集聚的现象很明显,2003年,前三强占市场份额不到10%,2008年达到了20%,以后还会增加。”浙江海王医药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海王”)董事长宋建华表示。
“在美国,药品分销前三强占有的市场份额是97%,分销这个行当,没有规模,效益就很低。”吴爱民表示。
目前,国内医药分销企业有8000~1万家,这些企业大多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大规模仓储、物流的能力;网络适应能力低;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有限。随着医改的推进,它们将面临淘汰。
然而,很多小型分销企业并不愿“就范”。去年10月25日,以华通医药、浙江海王为代表的5家浙江省内医药分销企业组建了“浙江社区医药共同体”,5家成员年销售额总和达50多亿元,占浙江全省医药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
不过,时隔半年,钱木水对记者表示,共同体的销售额需要打“对折”,“利润应该在1%”,这些数据与半年之前的自信满满大相径庭。
“我觉得抱团的可靠性比较差,我不太明白他们有什么共同利益可以绑在一起,因为所有制、产权关系和利益关系不同,该如何协调?我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上海医药副总裁葛剑秋对记者表示。
“共同体看上去利益是一致的,但目前来看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和药厂的议价能力,按照加价5%实施配送,我们希望厂家能再让一个点,但药厂不是很主动,这就不能体现出抱团的优势。”钱木水表示。
不过,钱木水也表示,新的医药招标制度在配送方面还是培植“地头蛇”,即以省为单位的医药配送商。因此,不仅成千上万的小企业惶惶不可终日,大企业也在考虑如何在每个省,甚至每个市能布下一个“点”。
惜卖和惜买
自去年成立共同体以来,半年时间,位于杭州的国药控股浙江分公司就开始频繁接洽钱木水,登门拜访2次,通电话也有5次。
华通医药2009年销售7.4亿元,虽然在全国医药分销商中名不见经传,但在杭嘉湖地区的覆盖却十分完备。同时,又投建有第三方物流平台,包括符合GSP认证的2.2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这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医药、宁波英特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宁波英特”)。
5亿~10亿元的地方性分销企业是国药控股物色的对象,它们偏安于一隅,基础扎实,对拥有广阔资源的国药控股又有依赖性。
国药控股的频繁接触让钱木水十分心动,钱木水最看重国药控股的品种优势,特别是一些来自外资药企的大品种,基本为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国”字号所控制。
不过,钱木水还不想立刻应承下来。委身国药控股,将意味着前期组成的医药共同体彻底解散。而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不愿将华通医药这块“优质资产”拱手让人。
在华通医药的股权结构中,绍兴县通过当地供销社占有35%的股权。绍兴县政府正在谋划将华通医药母公司浙江华通集团整体上市,涉及到地方供销社参股的11家企业,上市计划无疑将阻断国药控股入主华通医药的梦想。
这种所有制形成的障碍在吴爱民的印象中还有很多,他表示,很多地方政府“只求所有,不求所在”的情况,让国药控股的谈判遇到一些阻力,“控股”是国药控股出手的根本目标。
“控股后,原来经营团队持股、职工持股、地方国资部门持股等都不是问题。”吴爱民表示。不过,资产盈利能力强的惜卖,资产盈利能力弱的不被看上。对于国药控股抛过来的绣球,钱木水的态度很简单,“再等等,看能不能上市再说。”
半年后,机会是否还属于钱木水得画上问号?一直以来,国药控股就和地处杭州的英特药业维持合作关系,英特药业控股公司为英特集团(000411,股吧)(000411.SZ),是实力更为雄厚的合作对象,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将业务合作上升为资本合作。
三足鼎立
今年以来,“国”字号企业开始频频行动。华润医药全资控股北药集团,广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下称“中山医”)被上海医药收购,前者为地方国资的重点企业,而后者隶属于地方院校。在资本合纵连横的力量面前,地方政府也开始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
“国药控股收购一家企业,起码带来五个方面的改变,公司的治理结构将逐步优化;此外,在资源整合、品种嫁接、融资成本、增值服务等几个方面都会带来变化。”吴爱民表示。
比如,在欧美国家,分销企业可以承担一部分销售代表的职责,可以帮助生产企业进行剂型的调整、包装,可以帮助器械商进行物流配送,而这些都是国内小分销商无法开展的。
国药控股在2006年开始进行新区域分销商的拓展,吴爱民表示今年年底会实现对全国282个地级市中的四分之一全覆盖。今年5月8日,国药控股贵州分公司成立,成为国药控股在国内第41个“点”,四分之一地级市的全覆盖,已让当地中小规模分销商感觉“大限”将至。
而在量上,钱木水觉得,仅仅四分之一还不够,以浙江为例,实现全省覆盖,目前需要8~10家地市级分销企业联手才行,全国的量可想而知。浙江医药(600216,股吧)共同体在短短半年中,从原先5家扩充到现在的14家就是一个例证,广阔的地域和数以万计的社区医院、乡镇医院,都对网络覆盖能力提出挑战。
“大量的并购,目前也把这块市场的公司价格弄得很高。”葛剑秋告诉记者,虽然无法给出具体数字比较,但作为收购成本的考量,主要看未来整合,如果整合得好,成本都算低,如果不好,那么都很高。
葛剑秋认为,随着并购的不断推进,在分销领域,上海医药、国药控股和华润医药三家寡头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
作为我国各个领域市场化改革中推进较慢的医药改革,原先1万家分销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实际是地方政府势力割据、各地医疗体系封闭运作的结果,而随着充分竞争逐步由制药、零售向分销、医院等领域推进,企业数量急剧萎缩成为必然趋势。
自去年以来,在这一领域表现最为抢眼的当属上海医药。4月12日重组广州中山医, 5月26日入主山东商联,而在此之前,与青岛国风、常州亚邦也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
“我们不会像国控一样寻找那么多点,而是利用现代的物流辐射,在关键区域找到合作伙伴。”从并购目标来看,走出华东区域的上海医药,将以山东、河南、广东等省作为主要突破口。广东地区,由于一致药业(000028,股吧)(000028.SZ)和广州医药(600332.SH)的存在,上海医药将遇到强劲对手,而一致药业的背后,实际就站着国药控股。
面对并购的诱惑和医药共同体的约定,“我们决定再观望一下,看看招标的结果再说。”宋建华表示。事实上,诸如英特药业、华通医药等规模较大的地方分销企业,联合不成还能选择被收购,但对于浙江海王等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来说,也许很快命运就将见分晓。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