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角膜能让盲人重获光明吗?


时间:2010-08-23





  角膜出了问题,过去只能等着别人捐献角膜移植,但因为角膜捐献率极低,我国真正能够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的人只占角膜病失明患者的千分之一。今后,更多因角膜病失明的患者,将有望通过移植人工“种植”的角膜复明。请关注——人造角膜能让盲人重获光明吗?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是人类赖以观察世界,感受生活的重要感官之一。在各种眼病中最常见的是角膜病。角膜病可使透明角膜出现灰白色混浊,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引起视力模糊、减退,甚至失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共有角膜盲患者约6000万人,而中国就约占500万人之多。

  由于成熟的眼角膜是不可再进行细胞分裂的,所以目前治疗角膜病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虽然眼角膜移植技术已经成熟多年,但由于供体角膜的严重不足,绝大多数的患者没有机会进行移植手术,这一无奈的事实已经成为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日前,由中国海洋大学角膜组织工程实验室研制的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简称人工角膜内皮成功完成兔、猫和猴的角膜移植实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表明角膜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角膜内皮已经可以人工“制造”,有望年底或明年初进入临床实验。

  完整的人工眼角膜有望两年培育成功

  笔者电话采访了该项目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角膜组织工程实验室主任樊廷俊。“人体眼角膜结构大致分为三层,分别为:上皮、基质和内皮,由于其结构中不含任何血管,所以内皮部分起到了为眼角膜提供养分并保持角膜透明的作用。”樊廷俊介绍说,“人工角膜内皮就是利用人工方法,体外培育出的可用于移植的角膜内皮细胞层。”

  可“人工角膜内皮”毕竟不是完整的角膜,在实际治疗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据了解,目前我国患有角膜内皮盲的患者约为100万,全世界约为1000万,这种疾病是由于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后,而角膜细胞本身不可分裂造成的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的病症。

  人工角膜内皮在国外已有培养成功的先例,可为何没有进行大面积应用呢?樊廷俊说:“国外角膜内皮目前虽然也已人工培养成功,但由于采用了转基因技术,因而具有潜在致瘤性,无法应用于临床。”

  其实人工眼角膜内皮的研制,关键就在于如何培育出无癌基因细胞系。而完整人工眼角膜的培育的关键,又在于角膜内皮的培育。樊廷俊表示“这一技术难点已经被攻克,人工角膜内皮可在不久后进行大规模生产,而完整的人工眼角膜也有望在近两年培育成功”。

  角膜移植的尴尬现实

  为何角膜内皮盲的病人如此之多呢?其实目前该病症的主要成因就是由于白内障手术的不规范操作等意外造成的角膜感染。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治疗角膜内皮盲最好的手段便是进行角膜内皮移植手术。

  由于眼角膜中不含血管结构,因此在移植手术后很少出现排异情况,这也使眼角膜移植手术成为众多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成功率最高的一项。但据统计,中国目前年均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仅3000至4000例,这与实际需要移植手术的患者数量相差甚远。

  笔者走访了北京同仁眼科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徐女士说:“我的女儿6岁时由于玻璃进入眼睛造成了角膜炎,现在8岁了已经近乎失明,诊断是患上了角膜内皮盲,我们同时在多家医院排队等候角膜移植手术,可按照现在的情况,最快也要好几年后才可进行移植手术,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目前在同仁眼科医院就诊的角膜病患者中,绝大多数只是靠药物维持,而如果需要角膜移植还需漫长的等待。

  在调查当中,笔者发现在网上有不少非法出售活体眼角膜的小广告。单片人体眼角膜喊价居然高达5万至10万不等,而这些眼角膜并没有合理清楚的来源。在这里也提醒各位患者,器官买卖在我们国家是明令禁止的,如果需要就诊还是应该选择正规的大医院,以免上当受骗。
3年内进行大规模人体应用

  据了解,目前就我国而言,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手术费用大约为1万至2万人民币。而由于供体角膜的严重缺乏,大多数需要角膜移植的病人不可能马上进行手术,必须在医院排队等待眼库提供角膜。而我国的角膜捐献事业起步较晚,也没有形成规模性,规范性,绝大多数病人没有机会进行移植手术治疗。

  “人工角膜内皮”何时能大面积应用于临床治疗呢?“我们最快将于今年年底进行人体临床试验,第一批将进行300例的手术。人体临床试验将在两年内结束,不出意外的话,将可在2到3年内进行大规模人体应用。”樊廷俊透露,“人工角膜内皮供体价格大约在1万到1万2之间”。

  樊廷俊还表示,目前他们已经与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500万的合作合同,并计划申请建立发改委国家工程实验室。

  在采访当中,多数患者表示有能力承担手术及供体费用,希望该技术能够早日面世。据了解,目前该技术仍面临着医疗注册、人体临床实验、市场推广等问题。真要依靠“人工眼角膜内皮”让角膜内皮盲患者重见光明,还需假以时日。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