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老广们习惯的进补黄金时节,但最近不少市民发现,很多中药材价格比一两个月前飙升数倍,甚至有个别医院出现部分药材暂时缺货的情况。12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其表示这是今年中药材普涨趋势下最夸张的一次,除了与今年天气灾害导致减产以外,还与游资炒作有关。
现象:太子参暴涨三倍多
从4月份开始,不少中药材便轮番涨价,当时许多医院都能顶住压力,依往常价格销售;然而昨日记者从中山一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大医院获悉,由于近期又来了一波以太子参、红花、田七等为首的涨价潮,且涨幅创今年新高,医院不得不调整中药材价目;还有个别医院甚至出现零星的暂时缺货现象。
“这次中药材涨价确实影响很大,两到三成的价格都涨了。”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伍俊妍介绍,该院上月进过一批太子参,当时价格是70多元/公斤,但这个月数家供货商的价格最低也要310元/公斤。此外,麦冬也从30元/公斤升至百元以上,独角金从670元/公斤飙升到1070元/公斤。“这次是整个行业都在涨。”伍俊妍说。
而该院的药剂科主任透露,医院平时都是大批量进货,因此短期内还能应付,等库存用完了才涨价。“现在价格实在高得离谱,因而要货比三家,所以个别药材会短时间缺货。”据悉,除太子参外,薏米、桃仁、法半夏也出现缺货。
分析:天灾减产游资炒作
不少医院的药剂科专业人士都分析,此次涨价正如民间所传的两大因素:一方面天气灾害导致减产价升,另一方面确实有游资在炒作。
中山一院药剂科主任邝翠仪表示,中药材是“看天吃饭”的,受天气影响非常大,自今春西南五省大旱,又到“倒春寒”和“低温气候”使得受灾减产的品种较多,“涨价是必然的”。另外,农民种植存在一定盲目性,“哪些药材好卖就大面积种植导致卖不出,第二年却又不种了。”邝翠仪说。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涨价与游资炒作、部分药商囤货也不无关系。“例如一些太子参的价格竟然还贵过红参,这肯定是不正常的。太子参种一年就收成,红参要种四年,而且仅限北方地区种植,不可能比太子参还便宜。”某大药房负责人称,由于近期房地产政策出台,导致炒房族等将资金转移至农贸产品及中药材市场,使得大蒜、绿豆、中药材等轮番涨价。
来源:新快报 作者:陈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