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众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日益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所用中药材必须有固定产地。由此,有专家认为,我国中药材种植将再次兴起新一轮热潮。
那么,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状况如何?对此,日前,教育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系主任王文全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中药材种植生产经营却亟待规范化。
种植模式多样化
据王文全介绍,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清代开始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但多品种大量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药学家试种、商业性栽培、分散个体种植,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栽培基地生产,中药材种植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长期和兴盛期。目前种植品种达200多种,其中六七十种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能力;三七、人参、地黄、白术、川芎、红花等大宗品种已不再使用野生药材。部分品种,如太子参则已通过引种实现了野生品种的替代,目前国内市场90%的太子参产自贵州及福建两省的GAP基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中药材种植开始向基地培育模式发展。“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曾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自1999年我国提出中药材GAP概念、2003年开始实施认证以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同。
王文全说,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主要分为四种模式,即集约经营栽培;林药、果药、粮药间作;仿(半)野生栽培;生态经济复合型栽培。
集约经营栽培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方式,经济效益高,投资风险也大。一般选用肥沃的土地,选择经济效益高的种类或优良品种,采用集约经营栽培技术进行种植,通常适用于高产农业地区,其投入和产出均较高。三七、地黄、黄连、广藿香、菊花、白芍、川芎、石斛等基本上都采用该种模式。
林药、果药、粮药间作又称复合种植,它借助自然条件,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积的情况下实现药材的种植,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特点。这种方式通常在土地资源缺乏的地区推广应用,选择耐阴性药用植物进行栽培。例如,半夏属于喜荫植物,因此一些地方在玉米地套种取得了良好效果。林下参的栽培也属于林药复合经营的一种形式,即采用人工撒种方式在山林自然环境中培育人参,在东北人参主产区已形成相当大规模的产业。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经将“林下参”收载其中。
此外,大量采挖导致野生资源被破坏,且药材竞争不过周边其它共生植物,因此仿(半)野生栽培可谓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野生化栽培为模仿中药材野生生长条件进行栽培的方式。如对山西某些山区的环境稍加处理,内蒙古黄芪就可以长得很好。以此种模式种植生产的中药材,大部分与野生产品没有太大区别。
生态经济复合型栽培则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为主,同时适量采收部分中药材,在维持生态效益可持续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可同时实现旅游观光、采摘、药膳、绿化等目的的种植模式。例如麻黄,由于种植生命周期较长,不挖根可采收十几年,因此在内蒙古一带,人们用它兼做水土保持植物。另外,人们还利用甘草能防风固沙、枸杞可在盐碱滩生长的特点,进行生态经济复合型栽培。
实施GAP势在必行
“由于GAP投入很大,仅在档案建立、样品检测等方面的投资就得几十万元,而对于种植企业来说,要增加几十万元的利润则太难了,因此,部分企业对实施GAP积极性不太高。” 一位业内人士说。
尽管如此,该人士仍然认为,实施GAP管理仍将成为我国中药材种植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不断推动GAP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国家发改委、中医药管理局于去年12月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项的通知》,提出“引导中药大企业以其优势产品为核心,建立栽培或养殖原料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基地……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协调、健康发展”,这将给中药材种植产业实施GAP管理带来积极影响。
农业部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600多个,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达35万吨。王文全表示,中药材基地化种植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经营水平,有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过,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基地从数量上来说已经很多了,因此基地要有特色才行。他认为,未来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趋势将向生产布局基地化、生产经营规范化、药材质量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发改委和工信部均在以不同形式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必然会侧重于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化和药材质量标准化方面。”王文全说,规范与否将影响到药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到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质量及中药临床疗效,事关人类健康。目前我国中药材不合格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中药材种植生产不规范有关,如农药、化肥的滥用,药农采青等。“采青问题很典型,药材价格高时该现象更严重。”
“质量标准化与生产经营规范化是一致的。中药材要得到社会认可,要走向国际市场,质量标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口。中药材种植企业做标准要有针对性地与国际接轨。”王文全认为,只有做好标准,企业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真正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生产利润。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