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争不过低端抢不赢 本土药企难抵药价风暴


作者:胡芳    时间:2010-10-29





  继中国中药协会商讨安徽招标采购事宜以后,河北省药学会前不久也组织召开了促进药企发展座谈会。在此次座谈会上,安徽招标中“唯低价是取”现象再次成为本土品牌企业声讨的话题。据悉,在安徽省,华药、石药和哈药中标的全是边缘产品,仅石药集团在安徽就减少1亿多元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如今本土品牌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非常微妙:在高端市场,抢不过外资企业;在低端市场,抢不过那些小企业。而无论是老百姓骂药品暴利,抑或是骂产品无效,品牌企业都牵连其中。” 河北一位企业高管郁闷地对记者说。


  “夹心”的无奈


  众所周知,在我国药品市场,医院药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80%。将产品打入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几乎是国内所有企业的梦想。中国药学会统计显示,在600多家样本医院中,2009年非本土药企药品销售额占其年度药品总销售额的46.79%。


  记者手中的一份资料也显示,跨国药企产品一直位居医院销售榜前列。以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医院销量前十名产品为例,北京市医院销售量前十名的产品依次为波立维(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制药公司)、拜糖平(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立普妥(辽宁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凯时(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络活喜(辽宁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拜新同(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日达仙[Patheon Italia S.p.A. (IT)]、拜复乐(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和氨基酸注射液(四川科伦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医院用药前十名产品依次为骁悉(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希罗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波立维、人血白蛋白注射液[Baxter AG (AT)]、兰苏(江苏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奥克(江苏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立普妥、洛赛克、凯时和代文;广州市医院销量前十名产品中,跨国药企产品超过半数。


  上海一家大型医药集团高管王总表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出现此种现象实为必然。因为原研药在定价方面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以及临床使用的“一品两规”等政策,直接助力原研药进入我国高端用药市场。以招标采购为例,原研药因享受“单独定价”,往往单独成一个序列,不必与其他仿制药一起为入围资格而拼杀价格。此外,根据“一品两规”政策规定,原研药在临床使用中也获得优待,其他中标企业则要为获得医生笔下另一个临床使用资格而使出浑身解数。尤其是依靠“以药养医”才能“正常”运行的三甲医院,同样是15%的顺加加成,医疗机构更青睐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原研产品。


  本土品牌企业产品在高端市场不占优势,那么在中低端市场又如何呢?应该说,中低端市场一直是国内品牌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所。但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一些省市招标采购中出现了唯低价是取的倾向,超低中标价频频出现。以安徽省为例,其基本药物招标令不少品牌企业铩羽而归。数据显示,在780个化学药招标品种里,化学药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基本药物主流生产企业总共只有17个品种中标,仅占中标品种总数的2.1%。广药集团、上海雷允上、四川康弘等品牌中成药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华药、石药、哈药只有边缘产品以“及格价”中标。如每瓶大输液不到1元,参苓白术丸100丸/袋才0.45元,牛黄解毒片12片/袋仅仅1毛钱——如此低的中标价,令业内人士目瞪口呆。


  超低中标价也令那些努力想打造品牌的成长型企业处境尴尬。罗浮山国药公司市场部部长郑传誉表示,成长型企业一方面深知产品质量是打造企业品牌的根本,一方面又面临着标准升级、原料涨价等诸多压力。过低中标价令它们在产品质量投入方面捉襟见肘。


  面对品牌企业两头不靠的“夹心”无奈,上海那位王总欲哭无泪。他表示:“新医改是个配套工程,相关措施应该配套。现在企业感觉无所适从,医保、定价、临床处方等都是各自为政。如果政府是严格‘按质定价’,市场竞争一视同仁,我们即便输了也无话可说。”

  产业受伤害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呼吁,要缩小国产药和国外过期专利药之间的价格差距。



  他指出,过期专利药因受政策保护,在历次降价中降价幅度都小于仿制药。最近一次降价后,国内医药企业产品价格普降60%以上,而外资企业的过期专利药仅降价25%左右。过期专利药与国内同类仿制药价格差距悬殊。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例,罗氏制药生产的原研药“罗氏芬”的价格高达90多元,而国产仿制药却仅有四五元,两者价格差了约20倍。


  蔡东晨表示,原研药价格相对较高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其价格高于仿制药也是国际普遍情况。在目前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其实,相比较而言,在中国,个别原研药价格可能比较高,但大部分原研药价格相对合理,只是国内同类仿制药价格过低了,已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存和发展。


  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但“药品降价的压力大”和“生产成本上升”等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业内专家指出,在通胀预期背景下,粮食、化工产品、水、电、汽等原(辅)材料和动力价格均呈现上涨势头。为满足新版GMP标准和新的废水排放标准要求,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技术改造,这将显著提高运营成本,且不少企业还面临筹资的压力。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药品标准提高等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广东一家中成药生产企业的高管告诉记者,今年其所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25%。


  在生产成本提高的同时,企业的销售费用也呈现上涨趋势。上海的王总也表示,尽管药品中标价格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中标价与成本价倒挂,但为了争夺市场,企业不得不增加销售费用。“只要产品进医疗机构,他们就会对厂家提要求。”以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例。国家在一些地区试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图通过政府补偿来解决以药养医问题。但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补贴根本无法到位。基层医疗机构照样经营非基本药物,赚取进销差价。“即便是销售基本药物,表面上看基层医疗机构按零差率销售,背地里他们还是会要求经销商给回扣。”王总坦言。

  上海医工院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在2009年百强企业中, 63家为化学制造企业(含原料和制剂)的主营收入合计为2061.0亿元,利润总额为254.4亿元,销售成本高达1283.7亿元;31家中成药企业的主营收入合计为749.0亿元,利润总额为83.2亿元,销售成本则高达407.3亿元。


  成本上去了,药价低下来,这不禁令人担忧:企业一旦亏损,会不会为了压缩成本而降低药品质量。官方统计显示,今年1~5月份,尽管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亏损同比下降了2.1%,但累计亏损仍达到22.1亿元。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波直言,本土品牌企业是行业发展“扶大扶强”的中坚力量,且新医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百姓用药安全、有效、可及。如果政府采购的都是那些低品质的甚至是技术造假的产品,且不说产业受损,“老百姓是否又真的能从此次医改中受益呢”?


  那么,品牌企业何以摆脱前路的尴尬?努力提高自身产品品质成为业内共识。


  河北省药学会召开的促进药企发展座谈会上,有企业代表提出,企业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独家品种。郑传誉也表示,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这对品牌企业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如果一家企业,其品牌确实来自于研发技术、产品质量优势,而不是单纯的广告宣传,那么其在市场竞争中还有获胜的希望。“客观地说,外资企业确实在产品品质保证上有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的地方。”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相关部门正考虑如何鼓励医药工业企业的产品通过欧盟COS或者美国FDA认证。他指出,本土品牌企业的品牌产品与跨国药企产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就有理由向相关部门申请“同质同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同质同价”,也可将已通过COS和FDA认证的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价差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


  王波则呼吁,政府应当给国内所有合规生产的制药企业提供一个公平良好的生存环境,使行业发展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宋瑞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单纯依靠降低基本药物价格难以根本解决看病贵问题。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09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披露,307种基本药物占医保报销品种七分之一。根据匡算,如果在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全国30%的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使用基本药物,按使用比例70%估算,总费用基本为260亿元左右,仅占全国药品费用总支出的4.2%。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则建议,打破医疗机构双向垄断地位。他指出,政府管制,如行业进入限制、公费医疗及医保定点制度,使得公立医院成为药品销售环节的双向垄断者——面对众多的药厂,医院处于买方垄断地位;面对患者,医院处于卖方垄断地位。买方垄断地位使得公立医院可以向药企索取高额回扣;卖方垄断地位使得医院可以向患者高价卖药。而15%的医疗机构药品加价率管制政策导致了医院偏好购销高价药。


  此外,政府可以放开药价管理,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政策。“那种‘药价一放开就飞涨’的假设完全是多虑。”朱恒鹏称。医疗机构以招标价为最高零售价,实际采购价可以比其低,但不能高;取消15%加价率限制,允许企业和医院议价。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者:胡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