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一五”,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较好的增长,5年间复合增速超过20%。其中,2009年医药行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剂、生物药、中药、器械、饮片、卫生材料七大领域总产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大关。
展望“十二五”,相关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可能逐步公布,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在医疗需求不断释放的刺激下,预计该产业未来5年有望保持20%的复合增长。
2011年,生物医药产业在“十二五”调结构的背景下,将继续得到政策的支持,收入增长预计能够保持在20%以上,利润增速在25%以上。2011年,政策的着力点将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研发行为的保护。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
基本药物制度是2010年医改政策的重心,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认真贯彻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也抓住了这一促使自身监管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良好的监管模式不仅与监管效果息息相关,而且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获得公众认可、节约执法资源。
同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会让药品价格下降。降价政策将是优秀企业崛起的战场。2011年,在严格的药品价格管制下,小型制药企业的生存将受到严峻挑战,经营环境的每况愈下使得小规模制药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大型制药企业之间的并购风潮将风生水起。
2010年1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分析人士指出,《采购机制》的出台,将伴随基本药物制度的调整,给2011年的医药行业带来三个方面的机会。
对于品牌普药企业来说,随着补偿机制措施细化,基本药物放量在即,从而带来市场扩容和行业增长性机会。国信证券分析师贺平鸽指出,未来3-5年,伴随医疗资源下沉、“全民医保”提前实现、基本药物制度自2011年起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必将撬动潜力巨大的基层消费市场,行业有望继续保持20%-25%的快速增长。
有独家品种的中药企业和现代中药企业拥有定价权优势。数据显示,原料成本上升对中药行业的盈利能力影响明显,为应对成本上升对医药企业带来的冲击,提价是惟一的选择。对于进入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价格受到管制;只有中药独家品种才能享受定价待遇,并能充分分享进入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放量带来的益处。
有品种资源的龙头企业在流通环节有优势。根据此次采购新政,拥有上游生产企业客户资源和品种资源的龙头企业能够更多的得到配送市场份额。此外,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要求从交货验收合格后30天内付款,这又利好医药流通企业。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2010年11月9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根据国务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精神,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品种、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扶优扶强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医药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从国家日前公布的产业升级意见稿中可以看到,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居前20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要达到80%以上,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要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而医药流通方面,提高行业集中度则成为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由此可以预见,医药企业的并购将会愈演愈烈,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的重组将成先行军。
从目前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出口结构五个方面。在2011年,这五方面的结构调整落实将至关重要。
就组织结构调整而言,2011年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将会更多,这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整合,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于企业通过新建生产线和扩大产能的方式发展,国家更鼓励并购和重组。这有助于减少重复建设,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减少闲置设备,并减少员工失业等社会问题。
在区域结构调整方面,应该是东部和中西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技术、资金、人才、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势,跟踪国际最先进技术,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高科技产品,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性医药生产基地;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性生产基地,并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医药产业的关键是要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比如甘肃省可以依托当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医药骨干企业,带动该省医药产业发展。
在调整出口结构的同时,我国医药产业在2011年还将扩大制剂出口,特别是通过在境外建制剂厂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技术突破
“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作为生物产业的子行业将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我国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2011年,生物医药的机会主要为二类疫苗和生物仿制创新药。
疫苗是生物制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全球疫苗市场2008年是192亿美元,2009年是221亿美元,2012年预计将增长到340亿美元。疫苗市场的增速远高于整个医药行业,并且我国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体来说,我国疫苗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我国疫苗市场由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构成,一类疫苗由政府采购,价格低廉,针对适龄儿童,由国家免费提供;二类疫苗未列入国家免疫范畴,由消费者自愿选择、自费购买,价格较高,利润也较高。
分析人士指出,二类疫苗的消费动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增加了我国居民健康投资支出;另一方面,SARS、禽流感、甲型H1N1唤醒了民众的预防和健康保健意识。
2010年11月,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研发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基因工程药物和抗体药物,加大传染病新型疫苗研发力度。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重点突破大规模、高通量基因克隆及蛋白表达、抗体人源化及人源抗体的制备、新型疫苗佐剂、大规模细胞培养和蛋白纯化等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药价趋降的形势下,创新类产品无疑会获得价格和审批等诸多优惠,这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尤其是具备研制国际前沿的一类新药的企业带来腾飞的机会。目前,由于传统的新药研究模式受到挑战,合作开发将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医药流通业多元化整合
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正以多元化路径进行整合,推进医药流通业的产业升级进程。
“加强政府引导、突出骨干企业的主导地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已被列为“十二五”医药流通规划草案的基本原则,该规划希望用5年的时间,推进医药流通行业的结构调整,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网络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最终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现代药品流通市场体系。
这期间医药流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药品流通行业的骨干企业的规模和行业的集中度要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
随着《2010-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的发布,未来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并购整合发展将成为医药流通行业主流。在提高集中度这一大的政策趋向下,年销售30亿-40亿元的药品批发企业都已经在向大型医药商业巨头投怀送抱,年销售几千万元或1亿-2亿元的小企业必须要考虑自己能否“撑得住”。
目前国内真正建立起全国性分销网络的医药流通企业只有国药控股和九州通。未来5年,商务部将引导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做大做强;支持专业化和有特色的中小药品流通企业做精做专,占领特色化领域细分市场;对于老字号药品经营企业,支持其做久做长,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王耀翠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